#認可

自我價值在哪裡?避開尋求認可的陷阱

自我價值在哪裡?避開尋求認可的陷阱#認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政客這類人通常不受信任,他們極需要獲得認可,若得不到認可,就會失業。因此,他們通常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果發言者說話變來變去,為了討好每個人,以某種巧妙操縱的方式繞著問題說話,就不會有真實性可言。這種行為,在政客身上很容易察覺,但要是出現在自己身上,就很難自我省察了。也許你保留自己的想法是為了安撫某個人,或者,你贊同某個人的意見是怕引起對方的不滿。你知道如果自己受責難就會不快樂,所以就修正行為來避免別人批評。要應付別人的反駁很困難,選擇別人贊同的行為比較容易。但是採取這種容易的方式,等於把別人的意見看得比你的自我評價更重要。這是一種惡性的陷阱,也是在社會中很難避開的陷阱。為了不讓別人的意見控制你,避開「尋求認可」陷阱,我們有必要檢視助長「尋求認可」這種需求的因素。下面我們就簡略瀏覽導致許多「尋求認可」行為的發展途徑。尋求認可的軌跡對認可的需求,是根據一個簡單的假設:「不要相信自己,先聽聽別人的說法。」我們的文化強調尋求認可的行為是一種生活標準,獨立思考不僅不符合傳統,也是社會堡壘制度的敵人。如果你在這樣的社會中成長,就會感染這種特性。「不以自己的名起誓(不要對自己深信不疑)」就是這種需求的本質,我們的文化不斷地強化這樣的觀點,把別人的意見看得比自己的意見重要,如果得不到別人的贊同,你就有各種理由覺得沮喪、沒價值或內疚,因為別人比你更重要。給予認可,可以成為一大操縱因素。你的價值存在於別人身上,如果他們不提供認可,你就一無所有,變得沒有價值。就這樣,你愈需要奉承,就愈會被人操縱。任何朝「自我認可且不倚賴別人意見」這個方向前進的腳步,都是遠離別人控制之舉。然而,這種確保擺脫他人的健全行為卻被貼上自私、冷漠、輕率等標籤。想了解這種惡性的操縱循環,可以從「尋求認可」的文化訊息著手。從你小時候起,這些訊息便開始大量地向你轟炸,至今仍持續不輟。(本文摘自/為什麼你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如果出版社)

你有尋求認可的心理嗎?

你有尋求認可的心理嗎?#認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檢視這種對自己不利行為的起因,有助於提出一些策略來排除「尋求認可」的需求。以下這些比較常見的原因,本質上大多是出於神經質。將「尋求認可」視為需求可能帶來的效益包括:1)要別人為你的感覺負責。如果你有卑微、受傷、沮喪等感覺,是因為別人不認可你,該為你的感覺負責的是他們,而不是你。2)如果因為他們不認可你而必須為你的感覺負責,那麼要你做任何改變都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會這樣感覺都是他們的錯,所以他們也應該為你的一成不變負責。因此,尋求認可的行為可以讓你避免改變。3)只要有他們負責,而你又不求改變,你就不必冒任何險。同時,若尋求認可成為你的生活方式,你在生活中自然會避免任何有風險的活動。4)加強可憐的自我印象,因而越來越自憐與無所作為。如果你不需要認可,當你得不到認可時,就不會自憐。5)加強別人必須照顧你的想法,這樣你就可以回到兒時,受到寵溺、保護,以及控制。6)把你的感覺歸咎別人,這樣就可以對生活中你不喜歡的任何事創造代罪羔羊。7)自我欺騙。認為自己被你感覺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喜歡,所以即使你內心很不滿,外表卻顯得很愉快。只要認為別人更重要,外在表現也就更為重要。8)因別人注意你而獲得安慰。別人注意你,讓你可以對其他同樣尋求認可的朋友吹噓。9)融入讚賞這種行為的文化,可以為你贏得許多人的好感。這些神經質行為的效益,顯然與自我憎惡的效益類似。事實上,「逃避責任、改變與冒險」這項主題,是本書提到的一切自毀思想和行為的核心。如果沒有這一切奇怪的診斷用語,堅持神經質行為就會更容易,更為人所熟悉,而且風險更少,尋求認可的需要顯然也不例外。(本文摘自/為什麼你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如果出版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