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傷

「加法」療傷 轉化沉重能量

「加法」療傷 轉化沉重能量#哀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其實,哀傷是種能量,多數人偏偏不喜歡這種能量,並把它稱為負能量,促使我們抗拒哀傷,說起來,因為我們不懂,也無法承受哀傷所帶來的傷害、影響及沉重的氛圍,所以整個社會、大環境便急著撲滅哀傷的能量。哀傷不能被消滅 只能被轉化我們常聽見心疼你的親友說:「你要快點走出來」、「你沒有權利悲傷」、「你不要再哭了」、「你的孩子需要你,請不要再流眼淚了」等等,這些心疼你的言語,會讓人在面對厚重的哀傷時,更添一份無力感。根據大自然的法則,所以的能量都不能被消滅或創造,它只能被轉化,同理,情緒的能量,譬如哀傷,也一樣不能被消滅或被創造,只能被轉化,希望大家都能看出:有關轉化,我們只能用「加法」,而非「滅法」,因此,我懇請你不要急者消滅你的哀傷,因為這會徒勞無功,你越想消滅它,它的反彈力會越大。流淚是疏通哀傷的一個方式請允許你的哀傷可以處在任何狀態,它可以是凝固的,也可以是流動的,可以是不變的,也可以是多變的,你的哀傷是獨一無二的,具體而言,其實我們的生命裡面面對的每一次哀傷,都是獨一無二的。流淚只是疏通哀傷的其中一個方式而已,最重要的是,你能找出讓你流通哀傷和轉化哀傷的方式,你自有屬於自己的哀傷的步伐及流程,那是你的身心靈最了解的部分,包括你如何面對哀傷、你最需要甚麼,請尊重你自己的需求,也請你向他人表達你的需求。療癒過程中 接受他人給你的愛在療癒哀傷的過程中,請接受他人給你的愛,運用你心中愛的能力,來無條件承接你自己的哀傷,陪伴那個心中受傷的自己,請繼續、好好活下去,為你失去的摯愛,善待你的善生,讓凝固的哀傷融化,讓流動的哀傷轉化,化為愛與思念。(本文摘自/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寶瓶文化)

忽視哀傷 憤怒雪球越滾越大

忽視哀傷 憤怒雪球越滾越大#哀傷

(優活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摯愛的人去世後,喪親者在往後的日子裡開始需要經歷哀傷,那段哀傷的道路,有些人只花了一小段的時間,就能回到正規的生活上,有些人用盡一生的力氣,依然陷在哀傷的漩渦裡,走不出來。哀傷是無法壓抑、遺忘 更無法逃避我13歲失去父親,18歲失去母親。在毫無選擇下,我在那6年的青春期裡被迫面對失去雙親所帶來的打擊,這一份雙重的失落,讓我幾乎窒息,促使年少的我頻頻想放棄生命,那時候的我不懂得如何處理哀傷,也沒有人教導我如何處理它,所以我嘗試去壓抑它、遺忘它、逃避它,現實的生活裡,我就這樣在傳統封閉的文化下逐漸長大。我們誤以為不談起失落,就不會勾起哀傷,彷彿事情就可以如此過去,生活的步伐也可以如常運作,真相是:失去摯愛的哀傷是無法壓抑、遺忘,更是無法逃避的,哀傷就像掃在地毯底下累積多年的垃圾,不時發出異味,哀傷更像隱藏在心裡的一枚針,在深夜裡不停地刺探那還在淌血的心靈傷口。怒氣讓關係 變得緊張、漸形疏離還記得當時20幾歲的我,每逢週末來臨時,一股沉重的憂傷經常會導致我無法呼吸、無法獨處在睡房裡,雙手不斷顫抖的我,只好往外逃跑,我想遠遠地逃開那憂傷,於是我染上酒癮,我若不靠酒精麻醉自己,便無法在深夜裡入睡。只要看到不順遂的事情再次發生,我就會大力地咬傷自己右手食指的第2節肌肉,也會大力地拳打自己的後腦,當同事的表現、親友的作為不符合我的要求及期待時,我就會大聲叱罵,那源源不絕的怒氣,讓我和自己的關係,以及和別人的關係都變得緊張、焦慮,漸形疏離。憂傷帶來酒癮 轉為癮與怒其實,那些憂傷所帶來的酒癮、怒氣所帶來的破壞,都和我失去雙親的哀傷有很直接的關係,當我不去直視哀傷這感覺時,它就轉化為癮與怒了,像雪球般愈滾愈大,直到癮與怒放肆地蔓延在我各個層面的生活裡。我當時無法察覺,也無力處理,有一次,我站在高樓頂層,頭腦冒出了一句話:「如果現在能夠跳下去,那該多好!」26歲的我知道事態嚴重,必須自救,於是鼓起勇氣尋求輔導。(本文摘自/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寶瓶文化)

哀傷反應分四類 超過六個月要注意

哀傷反應分四類 超過六個月要注意#哀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昱婷和哥哥從小相依為命,即便婚後也仍然經常連絡,感情甚篤。半年前哥哥突然因病過世,昱婷在處理完後事後,日漸憔悴銷瘦,她也注意到自己開始比以前容易不耐煩。當生活偶爾遇上重大難題時,也比平常焦躁不安、多所抱怨。在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協助下,先以藥物改善失眠情形,並與心理師晤談,昱婷才逐漸整理出思緒。在心理師悉心陪伴下,昱婷勇敢道出對哥哥的思念和不捨,且能慢慢恢復自己原本正常生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羅時揚表示,一般而言,哀傷反應可大略分為以下四類:1.身體層面:胃部空虛、胸部緊迫、喉嚨緊、呼吸急促有窒息感、缺乏精力、失眠、食慾不振。2.行為層面: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夢到逝者、避免提起失去的親人、尋求和呼喚、嘆氣、坐立難安、舊地重遊、攜帶遺物、珍藏遺物。3.情緒層面:震驚、沮喪、罪惡感、憤怒、報復、麻木、無助感。4.認知層面:不相信、困惑、沉迷於過去回憶、感覺逝者仍在、幻覺。羅時揚建議在這段時間可以嘗試下列調適方法:. 給自己一段時間。嘗試對家人以及支持你的朋友表達感覺。 維持日常生活。與親人朋友互動。雖然每個人的哀傷反應都不盡相同,哀傷歷程也沒有一定的時間表,但是如果哀傷歷程持續時間超過六個月,或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或人際互動,羅時揚建議,可以考慮嘗試透過專業協助,幫助宣洩或處理各種複雜情緒,並透過重新審視親人過世帶來意義,進而重新為自己找到定位。

自殺最難過的… 是留下來的親人

自殺最難過的… 是留下來的親人#哀傷

根據台南衛生局統計,100年1月至9月大臺南自殺死亡人數為227人,而每一位自殺死亡者會影響6至8位親友,因此推估有更多心碎的家人與朋友生活在遺憾、痛苦當中,而自殺遺族可能是自殺高風險對象,因此需要社會投入更多的關懷,才能弭平他們的哀傷與恐慌。「我們是一家人有什麼不能說阿!」,60多歲的張爸爸哽咽地說著,話語中透露著不甘願,也捨不得的沉重心情,37歲的兒子阿明在今年4月份燒炭自殺身亡,此後家裡的人也變得不愛說話、沒有笑聲,都在悲傷中尋找阿明自殺的原因。另一位吳太太也是,吳太太的老公在半年前上吊自殺,卻帶給吳太太永遠的痛,吳太太表示很想吳先生、覺得對不起他,想不通為什麼他會想不開,導致夜裡無法入眠。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暨自殺防治中心主治醫師方俊凱在自殺防制網通訊中表示,自殺者遺族的反應其實相當複雜,心理情緒上可能會因事情發生得太突然,造成因難以說出口的壓抑情緒、或因沒察覺問題而產生情緒上的罪惡感,悲傷的情緒、孤獨感,也容易對生活出現空虛感,生理上會有類似恐慌症的症狀發生,像是感到頭昏、頭暈、胸口悶、喉嚨哽咽等,特別是在某些特殊情境、時間、地點時,更容易出現恐慌症的症狀。方俊凱醫師在文章中提到,國外研究指出,自殺者遺族認為最能得到幫助的,是來自另一個自殺者遺族,因此建議自殺者遺族,可以多參加專門辦給遺族參加的團體,或是找相關書籍來看,等都是可以改善這些情緒的方式。而在該通訊文章中台北護理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的林綺雲教授指出,自殺者的遺族多半保持沈默,因為這樣是自保最好的方式,但是不碰傷口不代表沒事,裡面是會潰爛的,因此這些自殺者遺族,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懷,才能釋放他們的壓力。現代人壓力好大 別輕忽憂鬱症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69桃縣藥局提供多元服務 減重戒菸、自殺防治均可諮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55老年人「殺很大」?! 長者自殺有跡可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