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警訊

賈伯斯病!神經內分泌腫瘤易與腸胃疾病混淆

賈伯斯病!神經內分泌腫瘤易與腸胃疾病混淆#十大警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近50的瑜潔(化名),體重在2年內掉了8公斤,平日偶爾會有嘔吐現象,也出現盜汗、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看遍腸胃科,做了腸鏡、胃鏡等種種醫學檢查後,找不到病因,甚至還被懷疑是精神壓力大所造成的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直到遇見在某醫學中心任職的腸胃科醫師堂弟,建議她做正子攝影檢查,才發現胰臟尾部附近,有一個4公分大的腫瘤,經手術切除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才解除了她困擾已久的怪症狀。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複雜 容易忽略延誤就醫高雄榮民總醫院健檢中心健康檢查科主任余憲忠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屬於需要長期對抗的惡性腫瘤,近幾年之所以廣為人知,主要是因為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因胰臟神經內分泌瘤惡化轉移而去世,余憲忠醫師提醒,這類型腫瘤相當特殊,約有8成的腫瘤源自胃腸道或附屬消化器官,但因為症狀複雜又不典型,較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余憲忠醫師說明,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否有相關症狀,是依據腫瘤細胞分泌各式不正常的荷爾蒙而定,也有某些腫瘤沒有分泌的功能而無相關症狀,相對而言就比較不易早期發現。臨床上可能依其腫瘤位置和分泌之荷爾蒙發生不同的症狀,患者在症狀出現後,大多仍有機會治療。第一線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若無法手術清除,亦可透過藥物去控制其症狀,部分腫瘤對特殊藥物、化療或標靶治療也有一定的反應。余憲忠醫師進一步說明,較麻煩的是屬於不會分泌荷爾蒙的腫瘤類型,這類患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腫瘤變大後,壓迫到腸胃或附近器官時,就會造成阻塞、出血等併發症,甚至多半已出現轉移到肝臟或肺等部位,在治療上會更棘手。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警訊不輕忽 持續追蹤為上策余憲忠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不典型,通常都以女性、40歲以上為高風險族群,由於容易與腸胃疾病、更年期症狀混淆,通常不易早期診斷,許多早期診斷的案例大都是進行健康檢查時,透過影像檢查或胃腸內視鏡檢查時意外發現。若反覆出現有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十大警訊時,或家人曾罹患過內分泌性腫瘤者,都應考慮進一步做完整的腸胃道或影像的健康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成立了「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讓更多病患或其家屬在此相互分享彼此鼓勵。欲知更多疾病相關資訊歡迎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瀏覽或撥打免付費服務專線0809-010-580。

衛生局提供十大警訊 助早期發現失智

衛生局提供十大警訊 助早期發現失智#十大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以臺灣地區失智症盛行率5%及臺北市65歲以上老人人口約33萬人推估,臺北市可能有1萬7,000位失智症老人,實際上臺北市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者計有5千多人,顯示社區中仍可能有許多在發展過程中,未達身心障礙標準、病情不等的失智長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失智症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如65歲以上老人發病率約僅有5%,而80歲長者則提高為20%,所以,如何早期找出失智長者,並協助家屬面對,已成為當今社會重要議題。甄瑞興主任強調一名失智症老人可能影響22.7人的生活,其中包括親人及朋友。此外,失智症長者20~30%易併發妄想、幻覺,及情緒激躁不安等精神行為問題,使得家屬在照顧過程中,經常須面臨不同種類及不同層面的問題與嚴重挫折感,這讓主要照顧者倍感壓力。研究顯示約有30~83%失智長者之照顧者有憂鬱的情形發生,早期介入提供失智照護服務,對失智長者及其家屬而言倍顯重要。因此台北市衛生局提供失智症十大警訊資訊供市民依循,若能搭配量表在家進行篩檢,必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與早期治療」之事半功倍效果,這十大警訊包括:1.記憶衰退,忘東忘西,重複發問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3.語言表達出現問題4.喪失對時間和地點的概念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甚至有妄想、幻覺、憂鬱9.個性改變10.喪失活動及開創力衛生局也呼籲大家一同「關懷失智長者!」透過失智症十大警訊的學習與隨時使用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可以及早協助失智長者及早獲得相關照護資源,以延緩病情進展。並期盼失智長者家屬能踴躍透過家培班訓練及參加家屬支持團體,提升照顧技巧與降低照顧負荷現象,進而減輕家庭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