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蓄

常不自主抽蓄 竟是腦部病變

常不自主抽蓄 竟是腦部病變#抽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2歲郭先生頻繁發生左上肢陣發性不自主抽搐,合併意識混沌,至神經科門診檢查,發現病人左手有輕微無力,結果發現為胸腺瘤的腦部轉移病灶,導致的局部癲癇發作。腦區呈現異常慢波、左側上肺野有腫瘤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吳怡真表示,病人的腦部磁振造影顯示腦部有多顆轉移性腫瘤,其中一顆位於右大腦的動作皮質區,腦波檢查亦於該腦區呈現異常慢波,胸部X光檢查則顯示左側上肺野有腫瘤,確診為肺腺癌併腦部轉移,病人經癌症治療、腦部放射線治療及配合抗癲癇藥物的使用下,沒有再發作。頭頸不自主轉向 每次1、2分鐘吳怡真醫師表示,前述病人是在有緊繃的異樣感後,發生左上肢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動作,由左手掌延伸前臂、至上臂,有時抽搐動作會由左上肢往上行進到左頭頸,造成頭頸不自主的震盪轉向動作,每次維持1、2分鐘,意識大多清醒,但有時會間歇性接連發作數次,合併意識變得混沌,是典型的局部動作癲癇發作。異常放電狀態的腦部疾病癲癇是腦部神經元長期處在易於產生異常放電狀態的腦部疾病,癲癇發作則為異常放電的腦區,產生相對應的陣發性或短暫性的表現,國際抗癲癇聯盟依癲癇發作的臨床表徵,分為全般性及局部性癲癇發作,相對於全般性癲癇發作以四肢全身抽搐意識喪失表現,局部性癲癇發作以局部的動作、感覺、或意識障礙表現。意識障礙、認知功能或反應異常吳怡真醫師指出,局部癲癇發作因異常放電的腦區及被影響的腦區功能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如異常感覺、不自主的抽搐動作、短暫的意識障礙、認知功能或反應異常,或自律神經相關症狀等陣發性或短暫的異常表現。

腸病毒重症 四月大男嬰嗜睡、抽蓄、出紅疹

腸病毒重症 四月大男嬰嗜睡、抽蓄、出紅疹#抽蓄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第2例由該型病毒引起的腸病毒重症,為居住於南部4個月大男嬰,經檢驗確認為克沙奇A6型腸病毒感染,於4月間出現發燒、紅疹、口腔及喉嚨潰瘍,醫師診斷為腸病毒,其後陸續出現嗜睡及肌躍型抽搐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徵,即時赴大醫院治療後已康復出院。疾管局呼籲民眾,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應時時落實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有重症前兆病徵立即至大醫院接受治療。依據該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急診腸病毒就診比率高於預警值,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而腸病毒71型在前兩年大流行後,活躍度已大幅降低,本年僅有零星輕症個案,目前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該型病毒的致病力雖不如腸病毒71型強,大多數是以輕症表現,但亦有引發重症的風險,民眾仍應注意防範。由於腸病毒傳染力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常見群聚感染,特別提醒教托育機構及嬰幼兒家長,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應時常清洗消毒,並應教導兒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當兒童生病時,應立即就醫,遵照醫師建議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生病期間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傳播病毒的機會。該局再次提醒民眾,學齡前嬰幼兒(特別是兩歲以下幼嬰)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