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率

年紀大 血壓高一點沒關係?

年紀大 血壓高一點沒關係?#盛行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紀大,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嗎?許多65歲以上的老人家,因為高血壓問題被告知要服藥時,總是以為年紀大之後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加上周遭也有不少親朋好友血壓高而忽略用藥的重要性。因此,當血壓過高時,有的老人家擔心一旦吃了藥就要終生服藥而不積極治療,也有的老人家認為沒有病痛就不需要服藥,使的血壓監控難上加難。高血壓盛行率男性為25%、女性為18%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蔡瑞元指出,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台灣高血壓盛行率(>140/90mmHg)男性為25%、女性為18%,年紀超過60歲則上升至47%。年紀大會影響血壓是不爭的事實。蔡瑞元醫師提醒,與高血壓相關的死亡原因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在民國104年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分別排名第2、3、8名。因此若是罹患高血壓,好好治療才能避免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改善生活 限制每天鹽分、酒精攝取許多老人家總認為若沒有不適就不需要控制血壓,但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基本上血壓都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若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臟病併蛋白尿或是接受抗血栓療法來預防中風,則需更嚴格控制在<130/80 mmHg。蔡瑞元醫師表示,高血壓治療不一定要服藥,限制每天鹽分攝取、限制酒精攝取、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運動等,做到生活型態上的改善也有助於維持平衡。如果生活型態調整後還沒達到血壓控制目標,再考慮藥物治療也不遲,為了健康,年長者千萬不要忽視血壓問題。 

台C肝盛行超越中日韓 看牙、輸血易感染

台C肝盛行超越中日韓 看牙、輸血易感染#盛行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國人死因統計,肝癌盤踞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慢性肝炎與肝硬化也長期名列十大死因。台灣早期為B肝帶原的「流行區」,導致肝病猖獗,隨著B型肝炎疫苗的預防,威脅逐年下降,而被視為第二號殺手的C型肝炎,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更是不容忽視。半數急性C肝會轉成慢性台灣一年約有1萬3千位國人死於慢性肝病及其後遺症,平均每45分鐘就有一人因肝病死亡。其中慢性肝病患者7成由B肝造成,約2到3成與C肝有關。相較於B肝,民眾對C型肝炎較不熟悉,然而台灣C肝盛行率高達4%,是全球少數盛行率超過3%的國家,帶來的威脅不容小覷。國內染B肝人數約240萬人,C肝感染者約只有40到60萬人。但是急性B型肝炎患者約有5%會轉變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C型肝炎感染者卻有高達50%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一旦演變為肝硬化,高達3成在十年內演變成肝衰竭,甚至每年有1~4%會發生肝癌。C型肝炎全球發現至今僅26年,與國人聞之色變的登革熱病毒是親戚,都具高突變率,不易研發疫苗。一旦感染C肝,患者不但面臨肝硬化、肝癌風險,還可能導致神經、心血管、腎臟、免疫與其他癌症等「肝外病變」威脅。血液傳染為主 治癒率高台灣肝病策進會理事長、臺大內科系高嘉宏教授提醒,C肝感染途徑主要透過抽血液與體液傳染,因此開刀、輸血、共用針頭、看牙、針灸、拔罐、穿耳洞、性行為、刺青、紋眉等,只要有傷口、器械消毒不全,接觸到被汙染的血液製品,就可能感染。相較於B肝透過藥物只能控制病情,C肝則是可以被治癒。近年來,C肝治療有劃時代進步,多款全口服藥問世,不需打針,療程縮短,副作用少,治癒率逾9成,甚至逼近100%,有助於一次擺脫肝苦。可預見在不久的將來,C型肝炎有機會如同天花等嚴重傳染病,成為歷史名詞。

C肝也有區域性 西南沿海盛行率高

C肝也有區域性 西南沿海盛行率高#盛行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肝炎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國病,其中B、C型肝炎更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但自從1986年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後,目前B型肝炎帶原率已不到1%,醫界也預期未來因B型肝炎引發的癌症將會逐漸消失;至於C型肝炎,因沒有疫苗可預防,轉變成慢性肝炎的機率高,所以,C型肝炎在公共衛生與臨床的重要性將取代B型肝炎。西南沿海地區 C型肝炎盛行率高高雄市肝病防治協會盧勝男理事長表示,醫源性感染是C型肝炎主要的感染途徑,一旦在牙科、針灸、紋身、美容、修面等過程中,使用消毒不完全的器材,就容易感染C型肝炎,也因此C型肝炎的流行存在於特定區域,特別是西南沿海地區,如高雄梓官鄉的沿海七村C型肝炎盛行率超過6成、雲林縣台西鄉40歲以上C型肝炎盛行率達5成以上,而這可能與期民眾只要一不舒服,就找密醫看診有關。戰勝干擾素副作用 8成患者可痊癒雖然C型肝炎目前在醫療上無法透過疫苗來預防,但其實積極接受治療,有7~8成的民眾都可以獲得痊癒,只不過,干擾素容易產生發燒、畏寒、疲倦、肌肉痠痛、頭痛、食慾不振等副作用,讓部分患者無法接受甚至卻步,因此,必要時可請醫師開立適當藥物減輕症狀,千萬不要停止治療,以免演化成肝硬化、肝癌。

失智也有城鄉差距!盛行率為都會區兩倍

失智也有城鄉差距!盛行率為都會區兩倍#盛行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最新失智症流行病學及失智症照護研究推估,偏鄉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約14%,是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等都會區的2倍以上,而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失智症人口更高於全平均,且又加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使得全縣僅有1.5%的失智長輩得到照護。因此,屏東基督教醫院針對屏東地區失智症認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6成的民眾不了解失智症、近6成的民眾缺乏接收正確資訊的管道、超過5成的民眾認為忘東忘西會長輩隨年紀增長,而發生的正常現象,導致延遲就醫的狀況相當普遍,成為老貧族的一大隱憂。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家人應提高警覺屏東基督教醫院表示,提到偏鄉總是想到花東、離島地區,而位居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更得不到社會關注與資源挹注,舉例來說,有位87歲的簡爺爺,三年前因常忘記而重複做同樣的事,當時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未就醫,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開始出現不洗澡、認錯人、深怕遭小偷、把垃圾丟到衣櫃裡等行為,造成家人與鄰居生活上的困擾,也讓白天還需上班負擔家計的長媳疲憊不堪。直到去年家人接觸到失智症衛教宣導後,對於他的症狀才恍然大悟,但早已錯過及早發現與治療的黃金期,經醫師評估後也確診為失智症,並需要後續進行追蹤治療,而目前醫院服務員也固定前往照顧爺爺、協助沐浴,不僅減輕家人身上的重擔,也成為他最佳的聊天對象。醫院與超商攜手 補足偏鄉照護缺口為喚起國人正視偏鄉失智問題,7-ELEVEN與屏東基督教醫院攜手,從前期預防知識推廣到後期的患者照護,連結醫療資源,規畫出好鄰居健康教室、健康量測、失智症照顧喘息服務等內容,預計幫助屏東近4萬人次,期望彌平偏鄉失智知識落差、補足偏鄉照護缺口。

台灣肌少症盛行率達13% 年輕肥胖、不運動為高危險群

台灣肌少症盛行率達13% 年輕肥胖、不運動為高危險群#盛行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老年人的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人類在年老時,慢性病會增加,各個器官的功能也會衰退。慢性病如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等為大眾所熟知,比較知道如何去預防保健,然而,身體還有其他機能的退化,如肌肉的退化「肌少症」,進而造成行動不便,甚至行走困難,其中的預防之道,就鮮少被人提到,也讓老年人陷入行動日漸困難的泥沼中!老年罹肌少症 恐連馬路都過不了根據2010年歐洲肌少症共識,肌少症的評估需包括肌肉質量、肌肉力量與身體表現。若肌肉質量的減少與肌力的下降或身體表現的下降,則稱為肌少症。肌肉質量的評估為肌肉力量與身體表現則以手握力男性小於30kg、女性小於20kg(需依身體質量指數調整,體重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每秒走路速度小於0.8m/s來決定。目前,老年肌少症的盛行率為5%至13%,在年齡大於80歲的族群甚至高達50%。蔡明松醫師表示,肌少症有多重因素造成,包括老化、荷爾蒙、疾病、少動、營養不良等。肌少症和肥胖、高血壓有關。它會影響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與生活品質,對於肌少症的治療方式除了疾病的控制外,需評估老人的活動情形與營養狀況。老年人每周一次運動 能改善肌力值得注意的是,適當的活動對老人或虛弱老人的肌肉質量或肌力有幫助,每周至少一次的阻力活動可改善老人的肌力與神經肌肉的表現,也可降低老人跌倒與骨折的風險,而營養部分需注意老人飲食熱量的攝取、蛋白質與維生素D的補充,適當蛋白質和胺基酸的補充對肌肉質量的增加會有幫助。另維生素D和肌肉的功能有關,維生素D的補充如日照與飲食可降低老人跌倒,蔬菜水果與全麥穀類的攝取會增加老人的肌力。對於有糖尿病或腎臟等慢性疾病的老人,需作營養方面的諮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