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

不用大小聲 長者溝通8技巧

不用大小聲 長者溝通8技巧#子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子女或照顧者需要了解的是,一旦老人家的聽力變差後,就不可能再變好,所以在心態上及相處上,就要開始學習如何與有聽力障礙的老人家溝通,以免因溝通不良產生誤會,而傷了彼此感情。其實,只要掌握下列的技巧,就不需要跟老人家「大小聲」。1) 說話前,要先引起老人家的注意,例如,先輕拍他,或者在他面前比比手勢。2) 盡量在安靜、無噪音的環境,與老人家對談。3) 確定老人家可以看到說話者的嘴唇,因為看得到唇型,有助於表達意思。4) 說話音調要低沉, 放慢速度,一個字一個字地講清楚,而不是大聲吼叫。5) 盡量對聽力較好的那隻耳朵講話。6) 如果老人家聽不懂,換個同義詞,而不是一直重複同樣的句子。7) 有時候用手勢,或寫下重要的詞句,讓老人家可以看得懂。8) 同時要請老人家將聽到的話重複一遍,以確定老人家真的聽到,也聽懂了。改變溝通方式 也可避免情緒受影響以第8點來說,因為有時家人會誤以為跟老人家講的事,他都忘記了,老人家是患了失智症,但也可能是老人家根本沒有聽懂你要他做的事,或他沒有聽進去。老人家為了嫌麻煩就乾脆點頭,卻是沒有聽見,所以沒有做,但這其實不是失智啊!聽力退化既然是常見的狀況,那麼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好好面對。如果銀髮族及家屬都能正確地看待,那麼,只要改變一些溝通方式,就可以讓重聽的老人家得到很好的照顧,同時也可以避免家人的情緒受到影響。(本文摘自/好好照顧您/寶瓶文化出版)

遙不可及!今老爸形象忙、宅、沉默

遙不可及!今老爸形象忙、宅、沉默#子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將至,孩子們總在這天表達對父親的感謝,在小孩心中「完美爸爸」的形像該具備什麼條件?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大部分的爸爸總是忙於工作、親子相處與互動的時間太少,就算父親百忙中抽出時間和子女相處,也很少能完成孩子心中勾勒出的期待,爸爸在子女中的形象不外乎忙、宅、沉默。過於忙碌 父親像室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6)日公布「2013年爸爸形象大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成的父親忙於工作、不會每天回家和子女一起吃飯,親子間的互動相處模式以宅在家看電視居多、比例達6成,且爸爸「沉默似金」很少和小孩聊天,5成3的小朋友每天和爸爸講話的時間短於30分鐘,早出晚歸的父親似乎只是同一個屋簷下的「室友」。「愛孩子333運動」 貼心成為完美老爸兒福聯盟表示,大部分的小孩都能體諒爸爸的辛苦,並給予親職角色正向的回饋,但親子間的相處和互動時間仍不夠、品質也不好,是所有父親需再花時間和心力去培養的,否則現代爸爸在子女心中似乎還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遙遠形象;並呼籲老爸們放下身段,不讓忙碌成為抹殺親子關係的藉口,實施「愛孩子333運動」:每天找到3個陪伴孩子的機會、每週與小孩吃飯3天、及一個月出去玩3次,讓子女真實感受到父親的關心,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完美老爸」。這項調查於今年5月16日至6月14日間施測,目標對象是以台灣5、6年級的學童為母群體進行調查,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19個縣市(不包含澎湖、金門、連江縣),再依母群體分布情形抽取36所小學,發出總共161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91份,回收率達8成,在96%信心水準和抽樣誤差正負3%下,所得的結果。

父親終生的期盼 子女們的愛

父親終生的期盼 子女們的愛#子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第一社福基金會將於8/2(五)上午10:30舉辦父親節活動「哥們倆~父親兄弟會」,邀請25位年長和年輕的爸爸進行一場忘年的交流分享會,彼此加油鼓勵,也安排親子趣味活動,以拉近爸爸和孩子的距離。25位中重度的心智障礙成年孩子及幼兒,儘管受限於口語表達或肢體移動的困難,在教保員協助下,突破障礙,用自己的方式感謝中高齡的父親長年養育之恩。當天,除了親子活動外,心智障礙青年將向父親奉茶,表達對爸爸的感謝本次活動由知名公益藝人陳淑麗小姐主持,並感謝「富邦公益大使」計畫贊助此活動。富邦金控長期鼓勵同仁自發性參與第十屆富邦慈善基金會的「富邦公益大使」計畫。希望透過這些活動可以拋磚引玉,引起更多同仁踴躍提出更多精彩的公益關懷計畫,並親自投身志工行列,以實際的行動關懷與協助社會弱勢團體。隨著高齡化趨勢,心智障礙者年齡結構也日趨中高齡化,全台1/5的智能障礙者超過45歲,他們有在35歲即可能開始退化,和年邁的父母形成「雙老化家庭」,因此,老爸媽們最大心願是:孩子能在和自己家一樣溫暖的家園裡被安全照顧終老。本會積極進入社區,提供弱勢家庭到宅服務、連結資源等,幫助老父母照顧老化的心智障礙孩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