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癖

孩子忍不住拔自己的頭髮 怎麼辦?

孩子忍不住拔自己的頭髮 怎麼辦?#拔毛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為什麼忍不住要拔自己的毛髮?無法忍受想要拔頭髮的衝動,只拔特定部位或特殊形態的頭髮,拔頭髮之後,心情會如釋重負,覺得鬆了一口氣,有可能合併咬指甲、摳皮膚等行為,可能會把玩拔下來的頭髮,或甚至把頭髮吃下去,這樣的病症,醫學稱作「拔毛癖」。拔毛癖導致的落髮部位可見殘餘的短髮。■拔毛癖外觀:特定部位塊狀的落髮,可能只有一塊或甚至一大片落髮,但並非光禿禿的完全沒有頭髮,而是殘存一些兩公分以下的頭髮,這些殘存的頭髮,有可能是因為長度太短,不容易被捲起來或拔下來而逃過一劫,或是新長出來的頭髮。除了頭髮之外,患者也有可能拔睫毛、眉毛或身體任何部位的毛髮。■好發族群:最常見發生於十歲到十三歲青春期前或中的男、女生,在這年紀發生拔毛癖,女生比男生常見。第二常見的年紀為上小學之前大班左右的男生或女生。成人也有可能還持續有拔頭髮的習慣。■發生原因:病患通常有心理方面的狀況,例如:憂鬱、焦慮或對現狀感到無力或無法適應。有些疾病的患者,無法克制拔頭髮衝動的比例較正常人為高,例如:強迫症或妥瑞症候群的患者。■合併症:咬指甲或摳皮膚等行為控制問題。■併發症:頭皮受傷、頭皮傷口感染或受傷後形成瘢痕性落髮。有些患者會將拔下來的頭髮吃下肚,導致腹痛,或需要進行手術取出在胃裡糾結成團的毛球(Hair balls)。■治療方式:習慣反向訓練:建議患者有想要拔頭髮的衝動時,緊握拳頭或其他物品,或將雙手放在大腿下方壓住,忍住不要去拔頭髮,直到想拔頭髮的衝動消退為止。認知行為療法:經由精神科醫師的協助,以談話的方式,瞭解患者心中認知、情緒、習慣及行為的問題,並改變行為來控制想法,達到治療的效果。■藥物:以抗憂鬱藥物,達到控制患者行為的目的。經由精神科醫師診療後,確認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很多家長對於小孩因為壓力或情緒問題,導致皮膚疾病時都會說:「她只是個孩子,孩子會有什麼壓力?」就像莊子說:「鯈魚從容自得的游來游去,這就是魚的快樂啊!」惠子問莊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每個人心中的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不是每個拔毛癖患者都可以找到拔頭髮的原因,有些患者需要精神科醫師的協助,必要時也有可能需要口服藥物來控制行為。愛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您的家人或您的身邊有拔毛癖的患者,不代表您的付出不夠多,或是做錯了什麼事。並不是每個疾病都可以找到一個原因或一個解釋。牛媽醫師的小紙條拔毛癖是一種心理方面的疾病,患者無法控制想要拔頭髮的衝動。拔毛癖的患者需要更多的關心與理解,打罵或禁止不能解決問題。拔毛癖患者的頭皮可能出現破皮或傷口感染。牛媽醫師的生活照顧小叮囑拔毛癖患者常常會捲頭髮以及拔下頭髮,再加上尋覓要拔下的頭髮時,會用手或指甲反覆碰觸頭皮,這些行為會讓頭皮皮膚出現小傷口甚至感染現象。因此清洗頭髮時,建議使用的洗髮精用量不要太多,而且動作要輕柔,不可用力搓洗頭皮,以免造成二度傷害。拔毛癖患者以外用藥物治療時,建議薄塗藥物,如果塗藥時會造頭皮刺激感,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更換藥物。因為頭皮刺激感會導致患者更想用手觸摸頭皮或拔頭髮。(本文摘自/秒懂肌膚/凱特文化)

無聊、煩躁就拔頭髮 國中女有「拔毛癖」

無聊、煩躁就拔頭髮 國中女有「拔毛癖」#拔毛癖

一位國中一年級女學生,由母親陪同就醫,來就診時頭頂上的髮量明顯稀疏。母親表示,女學生從一年前開始有拔頭髮的習慣,一開始不以為意,最近發現她頭頂上髮量明顯變少,還有幾塊沒有頭髮的區域。母親要求女學生要改掉這個習慣,但女學生若獨自一人時,還是忍不住想去拔頭髮,同學還嘲笑她的頭髮稀少,導致女學生有些自卑,母親無計可施,才將她帶到門診治療。女學生表示,無聊、心情煩躁、獨處時比較會去拔頭髮。最近因為考試壓力大,也拔的比較厲害。現在拔頭髮不但不會感到痛,還有一點釋放的感覺。女學生在門診接受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行為治療,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後,學習到如何控制自己不要去拔頭髮,因此拔頭髮的頻率減少很多,拔毛症狀已明顯緩解,髮量也增加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信心也增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指出,拔毛癖是一種衝動控制疾患,患者會有強迫性的衝動去拔除毛髮,導致髮量明顯減少,會影響到其人際關係。其盛行率約是0.6%,通常在9到13歲時發病,女性為男性的兩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