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擠

「同仇敵愾」源於遺傳機制?!

「同仇敵愾」源於遺傳機制?!#排擠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一九五四年,奧克拉荷馬大學研究團隊,針對童軍團孩子團體關係進行社會實驗。為何要提起這件已超過半世紀前的事呢?是因自那次後再也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實驗,理由是實在太危險,況且結果十分清楚,沒必要再做一次。這項實驗二十二位被實驗者都是刻意挑選出來,條件都差不多的十一歲白人少年。都是新教徒家庭長大,無論IQ或學業成績都是水準之上,有戴眼鏡的也有身形較肥胖的孩子,但沒有問題學生。所有孩子都是當地人,說話有當地口音,但因為分別遴選自不同學校,所以進行實驗前彼此並不認識。這實驗將少年分為兩組,進行為期三週的夏令營,並由研究人員擔任活動「輔導員」,暗中觀察少年們言行,但除此之外,所有活動都和一般夏令營無異。少年們分為「RATTLERS」和「EAGLES」兩個小隊(少年們自己取的隊名),因分別搭乘不同巴士抵達,住在不同營地,所以起初並不知道彼此存在。當初計劃第一週調查每個人在團隊裡行為與活動情形,第二週改為團隊間競爭。然而,只有最初幾天他們在意團隊裡人際關係,一旦聽到有和自己年紀相仿團隊在嬉戲聲音,頓時滿腦子只想著「打倒那些傢伙」,渴望雙方來個正面對決。兩團隊的棒球大賽到來,雙方初次照面,RATTLERS賽前在場邊揮舞隊旗,對眾人宣示:「我們一定贏!」比賽結果EAGLES 吃了敗仗,但他們卻扯下RATTLERS隊旗並燒燬。即便再怎麼拚命制止 也壓制不了暴行後來EAGLES在拔河比賽反敗為勝,那晚RATTLERS夜襲對方,將床翻倒、割破蚊帳、還偷牛仔褲做為新隊旗。EAGLES面對這番慘況,反擊更猛烈,手持棍棒在大白天襲擊RATTLERS營地。這實驗值得探究的地方在於,他們無意識間,顯露與敵對團體剛好相反的個性。EAGLES贏得第二次棒球大賽時,隊員在回程路上討論這次為何會贏球,其中一位說:「因為比賽前我有向神禱告」(很有一九五○年代奧克拉荷馬人作風),另一位則大吼:「誰叫『RATTLERS』那些傢伙比賽時一直飆髒話!」於是,EAGLES禁止隊員飆髒話。二十二位少年都是出身保守的基督徒家庭,但不到兩個禮拜時間就清楚區分出「飆髒話團隊」與「虔誠祈禱團隊」。任誰在營地中都會嚴守團隊規矩,一旦兩個團隊敵對,內部就會異常團結,不會發生任何霸凌事件。關於這項「實驗結果」,因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一旦被團體排擠便無法獨活,身份認同就是種對於團體(共同體)的歸屬意識。面對「那些傢伙」,「我」是「我們」的一份子,催生出「敵人」可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男性從老祖先那裡承襲的遺傳機制,就是將世界分為內(我們)與外(共那些傢伙),凝聚伙伴意識,殺死敵人,爭奪勢力範圍。(本文摘自/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好優文化) 

糖尿病會傳染?病童入學遭拒、易被排擠

糖尿病會傳染?病童入學遭拒、易被排擠#排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孩子入學原本是件期待又開心的事情,但對於部分兒童而言,卻是噩夢的開始!由於普遍民眾對第一型糖尿病的認知不足,總以為只要稍微接觸到就會受到感染,使得他們容易受到排擠、不平等的眼光,甚至還有校方以沒有醫護人員、沒聽過此疾病、要家長全程伴讀等理由為拒,迫使兒童找不到學校就讀。按時打胰島素、量血糖 他們也能和正常人一樣「環境支持不足是目前第一型糖尿病童所面臨的困境」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丁瑋信醫師不諱言的說,過去在門診上,他也曾遇過一名小六的男童,因為參加畢業旅行,為了不想讓同學看到他打針的樣子,便忍了三天不打針,甚至就連出現不適也不敢吭聲,直到旅行結束回家後,就立即被送醫院,住進加護病房了。但其實病童只要按時注射胰島素和進食,血糖控制得宜,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生活,不管是吃甜食、運動都可以,只要在進行運動前,先測量血糖,採取適當的措施,留意低血糖,他們也能開心玩樂。忽略胰島素 酮酸症、腎臟病變恐上門目前在台灣約有9000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這些小孩因環境、基因的關係,導致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血糖上升,必須終身注射胰島素來控制,以免糖尿病酮酸症、腎臟病變、昏迷等問題上身。最後,馬偕兒童醫院呼籲,應多給這些病童一些支持,不管是校方還是社會,都應有基本的認知,並打造友善校園環境、提升校園照護水準,讓病童也能開心上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