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疲倦

不只要提防骨鬆!40歲後肌肉流失 退休「肌」金這樣存才有效率

不只要提防骨鬆!40歲後肌肉流失 退休「肌」金這樣存才有效率#容易疲倦

女性是家庭的健康守護者,但卻容易忽略自身健康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方姿蓉主任以腰酸背痛舉例,許多民眾會將其輕視為老化、更年期結果,但事實上,這樣的原因很可能與肌肉流失有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李純瑩主任根據調查進一步指出,每五位女性約有一位有肌肉流失的困擾 ,隨著肌肉流失加劇,許多人擔心的骨質疏鬆問題,可能提早發生或加劇病程發展;而一旦確診骨鬆且情況加劇,亦會導致「行動力下降→食慾降低而營養不良與肌肉刺激不足→肌肉流失加劇」的惡性循環。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健康的老化,關鍵就在從年輕開始」,因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持續針對院內與社區長輩進行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家庭醫學科與老年醫學科也持續透過衛教活動,提醒各年齡層民眾及早開始累積養老「肌」金的重要性。 母親節前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更是攜手亞培台灣,在院內舉辦為期兩周的衛教策展,並邀請任賢齊現「聲」邀請民眾,用一分鐘的時間快速掌握自身的初步肌肉狀態 ,幫助各年齡層的民眾建議聰明養肌的關鍵。 40歲後快存退休「肌」金 掌握人生主導權、避免增加家庭負擔 方姿蓉主任提及,國人普遍關注骨質流失議題,但卻忽略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健康議題──肌肉流失風險。一旦進入40歲後,肌肉量就會快速流失,而這樣的情況在女性國人身上可能會更為嚴重。因女性的雌性激素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分泌減少,進而減少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降低身體肌肉組織的比例;同時降低神經肌肉系統的效率,導致肌肉量、肌力及肌耐力下降 。 方姿蓉主任進一步指出,民眾在意的骨質疏鬆其實也會伴隨著肌肉流失。隨著骨質疏鬆越發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駝背、行走不便、甚至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影響老年的生活品質甚鉅 ,更不容忽視的是,患者因為骨質疏鬆導致活動量減少,肌肉量也會直直落。不僅如此,今日已有多則研究指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高度關聯,部分學者甚至提出「肌肉量可預測骨質」的觀點,亦有日本學者發現「肌肉分泌的蛋白質可以調控骨細胞分化」 ,更可以發現肌肉流失情況會因為多方原因加劇。 提及肌肉流失的衝擊,方姿蓉主任舉例分享,如果肌肉質量持續減少,體力衰退、容易疲倦、手腳無力等情況就可能發生,跌倒、骨折、臥床等情況也可能接踵而來,一旦民眾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需要在床上度過,不只影響本人生活品質,對於照護者而言,也無形增加經濟及心力上的負擔,方姿蓉主任提醒民眾,在40歲後便要重視肌肉流失問題,及早開始存退休「肌」金。 四大關鍵營養報你知!「食」在好困難?上班族、長輩建議用均衡營養品顧營養 改善肌肉流失,運動固然重要,但透過日常飲食或均衡營養品攝取足夠的熱量、好吸收蛋白質、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同樣重要,李純瑩主任指出四大關鍵營養 ,幫助民眾檢視自身營養攝取。 關鍵營養一、每日每公斤30大卡的熱量,確保體內有充足熱量: 熱量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一旦熱量攝取不足,那許多人體的運作都會受到限制,如同手機一樣,若是沒電了,那就無法順利操作手機。因此,若缺乏可以推動製造肌肉的熱量,增肌之路可能會困難重重,甚至為了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蛋白質還會被分解、以作為能量來源,加劇肌肉流失。 關鍵營養二、每日每公斤至少1.1公克的優質蛋白: 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及延緩肌肉流失的重要營養素。以女性來說,研究指出,若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有助於維持其未來20年的正常生理機能9。但提醒民眾,蛋白質要被分解成胺基酸後才能被人體所使用,比起吃的量,吃的內容也很重要!建議以原形食物優先,如:雞胸肉、魚肉等,避免加工食品,日常可透過均衡營養補充品作為營養來源,其中的「好吸收蛋白質」,可幫助強化增肌成果。 關鍵營養三、多元攝取維生素、礦物質: 有了生成肌肉的充足能量與原料後,透過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來保護肌肉或提升增肌效果更是事半功倍的作法,舉例而言:維生素C、維生素E、砷可保護肌肉細胞,維生素B6可提升蛋白質利用率,維生素D更是可以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並提升鈣質吸收、改善骨鬆 。 關鍵營養四、每日善用均衡營養品 補齊營養缺口: 李純瑩主任表示,為了要積極增肌,民眾需要充足且廣泛攝取多種營養素,然而,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忙碌的生活使其難以仔細檢視、計算每種營養素的攝取,對於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且咀嚼能力比較差的長輩而言,要烹調、購買多元食物本就有困難,要吃下這麼多的食物,更是難上加難。李純瑩主任提醒,均衡營養品不僅攜帶便利,也不需要烹調、開瓶即可飲用,補充營養快速輕鬆。也提醒,均衡營養品若想到才喝,可能導致缺乏部分關鍵營養,養肌成效大打折扣。建議養成每日飲用一至兩瓶均衡營養品的習慣,這樣才能確保體內穩定維持充足的熱量、優質蛋白、多元維生素礦物質;亦可以選擇多元口味並搭配日常飲食一起飲用,舉例而言,可以搭配麥片作為早餐,或是當成下午茶飲用。市面上有許多均衡營養品可挑選,為了確保均衡營養品的品質、成分、成效,也建議優先挑選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 鍾飲文院長提醒,肌肉流失是國人重要的健康問題,因為肌肉是儲存生成免疫細胞原料與刺激其生成的重要組織,只要肌肉量減少10%,免疫力就會下降、病菌感染機率也會提高增加,若肌肉劇烈流失了40%,死亡風險提升更會大大提升 。鼓勵國人不分性別與年齡,均需要養成危「肌」意識,在40歲後及早開始養肌,也鼓勵民眾在母親節時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肌肉健康,並主動溝通、建立其攝取營養的觀念,主動出擊改變健康危機。

當心多發性硬化症 及早治療成效佳

當心多發性硬化症 及早治療成效佳#容易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某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在19歲時開始出現手腳麻、複視、疲累等症狀,當時以為是課業、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久坐姿勢不良所致。8年內看遍眼科、復健科、骨科卻遲遲找不出真正原因。直到症狀發生後的第9年,突然癱倒在地,緊急送院後才被確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腦部神經細胞已遭受不可逆的損傷,影響日常的正常行走並造成記憶力衰退。手腳麻、容易疲倦  恐為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罕見的慢性神經系統免疫疾病,起因於免疫系統攻擊中樞神經,進而對大腦和脊髓造成影響,典型好發於20~40歲之間。人體的中樞神經纖維表面覆蓋了一層具有加速傳導和保護神經纖維的「髓鞘」,如同包覆電線的絕緣外皮。然而病友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包覆在神經外的髓鞘,造成神經傳導的異常及神經的破壞。「硬化」指的是這些髓鞘損壞區域因組織修復過程中產生的疤痕組織而變硬,硬塊可能會有好幾個,隨著時間的進展,新的硬塊也可能出現,所以稱作「多發性」。症狀消失非沒事 及早治療恐致永久性失能臺大醫院神經部楊智超醫師表示,由於每位患者受到損害的神經系統部位不同,所產生的臨床症狀及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症狀包含平衡力受影響或走路不穩、感覺麻木、刺痛或灼熱、肢體無力或不能走動、視力受損、容易疲倦。由於症狀多重且與其他疾病症狀相似,導致病人無法被確診。口服藥物 克服打針恐懼與副作用同時楊醫師也強調,多發性硬化症具有持續發炎及進行性神經退化的特性,且病情持續惡化。發病時的症狀常在1、2周後消失爾後再復發,因此民眾很容易忽略而錯失黃金治療期。過往用於多發性硬化症治療的一線藥物均為注射劑型藥品,目前已有第一線口服藥物可供病友選擇,若病人害怕打針或因打針出現較多副作用而難以忍受,可與醫師討論轉換藥物,以達到長期持續治療的目標,減緩疾病惡化!許多病友在發病初期雖然外觀看似正常,卻因為疲勞、嗜睡等症狀很容易被家人、朋友、同事誤解,而承受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甚至影響工作或索性辭職!因此,呼籲大眾共同了解多發性硬化症,若發現身邊有親友出現類似症狀或罹患疾病,應鼓勵其進一步就醫檢查,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