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麻

噁心、手腳麻⋯化療副作用怎解?醫揭「根本原因」中藥、針灸就可改善

噁心、手腳麻⋯化療副作用怎解?醫揭「根本原因」中藥、針灸就可改善#手腳麻

57歲李先生為攝護腺癌患者,執行過根除性手術、荷爾蒙治療及放射線治療,但因骨轉移與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異常,開始執行化學治療,經使用抗腫瘤藥物後PSA逐穩定。然而在注射化療3、4個月後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且逐漸加重,甚至影響運動功能,產生左腳板垂足、自行步行困難需使用拐杖⋯

當心多發性硬化症 及早治療成效佳

當心多發性硬化症 及早治療成效佳#手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某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在19歲時開始出現手腳麻、複視、疲累等症狀,當時以為是課業、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久坐姿勢不良所致。8年內看遍眼科、復健科、骨科卻遲遲找不出真正原因。直到症狀發生後的第9年,突然癱倒在地,緊急送院後才被確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腦部神經細胞已遭受不可逆的損傷,影響日常的正常行走並造成記憶力衰退。手腳麻、容易疲倦  恐為多發性硬化症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罕見的慢性神經系統免疫疾病,起因於免疫系統攻擊中樞神經,進而對大腦和脊髓造成影響,典型好發於20~40歲之間。人體的中樞神經纖維表面覆蓋了一層具有加速傳導和保護神經纖維的「髓鞘」,如同包覆電線的絕緣外皮。然而病友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包覆在神經外的髓鞘,造成神經傳導的異常及神經的破壞。「硬化」指的是這些髓鞘損壞區域因組織修復過程中產生的疤痕組織而變硬,硬塊可能會有好幾個,隨著時間的進展,新的硬塊也可能出現,所以稱作「多發性」。症狀消失非沒事 及早治療恐致永久性失能臺大醫院神經部楊智超醫師表示,由於每位患者受到損害的神經系統部位不同,所產生的臨床症狀及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症狀包含平衡力受影響或走路不穩、感覺麻木、刺痛或灼熱、肢體無力或不能走動、視力受損、容易疲倦。由於症狀多重且與其他疾病症狀相似,導致病人無法被確診。口服藥物 克服打針恐懼與副作用同時楊醫師也強調,多發性硬化症具有持續發炎及進行性神經退化的特性,且病情持續惡化。發病時的症狀常在1、2周後消失爾後再復發,因此民眾很容易忽略而錯失黃金治療期。過往用於多發性硬化症治療的一線藥物均為注射劑型藥品,目前已有第一線口服藥物可供病友選擇,若病人害怕打針或因打針出現較多副作用而難以忍受,可與醫師討論轉換藥物,以達到長期持續治療的目標,減緩疾病惡化!許多病友在發病初期雖然外觀看似正常,卻因為疲勞、嗜睡等症狀很容易被家人、朋友、同事誤解,而承受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甚至影響工作或索性辭職!因此,呼籲大眾共同了解多發性硬化症,若發現身邊有親友出現類似症狀或罹患疾病,應鼓勵其進一步就醫檢查,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手腳麻非老化 恐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徵兆

手腳麻非老化 恐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徵兆#手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手腳發麻可別掉以輕心,以為年紀大都會這樣,當心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還記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台詞,「阿嬤被孫女騎腳踏車壓過也不知道痛」、「都火災了阿伯因為腳麻而走不了」,這些都是典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症狀。斗六成大醫院糖尿病內分泌科陳沛吟醫師表示,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在罹病10年時就已經有神經的病變,經常會有刺痛、麻木或燒灼感,而有些人的症狀則是對冷熱、震動、位置的感覺消失或減弱。定量閾值測定 即早發現小神經病變而神經內科簡崇曜醫師也說,周邊神經可大致分為大神經與小神經,而糖尿病神經病變往往先影響小神經,導致輕微感覺遲鈍,一段時間後連大神經都壞死,主要感覺都會喪失,甚至出現如燒灼、觸電般的疼痛。而傳統的神經電生理檢查是測試大神經,因此患者還在小神經病變階段時可能無法驗出異常。所以近來有別於傳統神經傳導檢查,透過「定量閾值」測定可更早檢驗出糖尿病神經病變。因為此測定是針對小神經檢查,項目包括冷熱感覺、震動覺、壓覺及觸覺,能更早診斷出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更有機會即早積極控制治療血糖。

糖尿病患手腳麻木 恐不全是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手腳麻木 恐不全是神經病變#手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0歲的王先生是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已服藥控制五年,血糖控制尚可。求診前兩年多起出現四肢末梢麻木的現象,診所醫師告知為糖尿病常見的週邊神經併發症,僅給予症狀治療;然而,求診前幾個月起,王先生的手腳麻木範圍逐漸延伸,甚至造成雙腳無力、走路不穩,行動需使用拐杖。檢查診斷為慢性去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給予血漿置換術治療後,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於門診治療追蹤,肌力恢復良好,感覺症狀也大幅改善,已恢復正常生活。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三個主要併發症之ㄧ,其中對稱型遠端多發性神經病變為最常見的一種,在糖尿病病患中盛行率隨著罹患糖尿病的年數而增加,總體約30%至50%。這類病患的代表性症狀為四肢末梢起始往近端延伸的感覺異常,通常足部比手部先開始,包括感覺遲鈍、麻木或感覺變異,一些病人會有自發性的疼痛,可能在四肢末端會有肌力輕微下降的情形;也有部分病人並無自覺,但神經傳導檢查便已顯示神經功能的傷害。目前糖尿病相關的週邊神經病變目前尚無根治辦法,主要著重於儘可能良好控制血糖,以及針對麻痛等感覺症狀予以症狀治療。 慢性去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容易與糖尿病常見的多發性神經病變混淆,但兩者病因及治療大不相同。醫學文獻上也指出,約有10%的糖尿病病患其週邊神經病變,原因不只是糖尿病,可能是接觸神經毒素藥物、腎功能障礙、維生素缺乏等等引起。因此,當糖尿病患產生週邊神經病變症狀時,除了再次檢視血糖控制狀況之外,最好能尋求相關專科醫師的協助,以期及早得到適當的診斷及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