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治療

放棄積極治療 比死期更重要的是愛

放棄積極治療 比死期更重要的是愛#積極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果現實生活中,人類可以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大家還會選擇目前的生活繼續下去嗎?《死期大公開》電影裡,那些知道自己死期的人,分別做出了些許的調整,拋開社會及家庭的枷鎖,開始思考自己在死掉之前,還想要做些什麼?體驗什麼?開始認真的為自己而活。等待死亡那一天的到來很喜歡電影裡有句話:「人就是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去,所以更加小心翼翼地活著!」我常在想,那罹癌的人呢?他們有因此而改變生活方式嗎?有更加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嗎?還是每天盯著天花板,想著哪一天才可以擺脫這個充滿病痛的軀體呢?最近病房裡住著一位目標是「等死」的淑芬阿姨,當主治醫師告知她只剩下一個禮拜的生命後,她就開始等待死亡那天的來臨。沒有經歷悲傷反應的憤怒與否認,她直接跳到最後接受的狀態,看來她等這天等很久了。淑芬的病歷上清楚的寫著:「病人拒絕抽血、輸血,抗生素就使用到靜脈留置針再也打不上的那天為止。」這樣的要求非常罕見,尤其身處大醫院的癌症病房,養成教育中所教的都是「積極」的救治,對於「消極」的支持性照護,較為少見,但兩者也並非如此絕對。就在今天,淑芬身上僅存的靜脈留置針果然再也撐不下去,比她搶先一步,迎接她的是舉國歡慶的雙十連假,沒有IV nurse(專門放置靜脈留置針的人員)的日子,讓她等死的過程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讓大家都不要再繼續互相折磨,我已經做好推銷CVC(中心靜脈導管)的準備。有人牽手的感覺,真好!但是想要接近被隔離的她,得先全副武裝(口罩、手套,以及隔離衣),依稀還記得淑芬那時候被告知要隔離時的反應,她只擔心的說:「那以後就更沒有人要靠近我了!」在醫院裡隔離,通常是身上被培養出存有抗藥性細菌的菌株,而隔離是一種策略,侷限抗藥性菌株的蔓延,保護其他抵抗力也低下的病人,避免交互感染,然而對於有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其實無礙。聽到她的憂慮,我立刻牽起她的手說:「不會啦,我們不會因為這樣,就不來看妳啊!只要多洗手就好了,沒有這麼嚴重啦!」淑芬的肚子也大大的,並不是肥胖造成的大肚腩,相反的,是因為營養不良,再加上腫瘤產生的惡性積水,讓她肚子裡裝著三公升的腹水,魏醫生為了減緩她腹水的壓迫,推了超音波過來,要幫她抽掉一些腹水,在抽水的過程中,由於擔心病人的手會不自覺碰觸無菌範圍,於是需要先將她們的手擺在適當的地方。「妳希望,我把妳的手擺在哪裡好呢?」魏醫師拉著她的手詢問著。「有人牽著很好!」淑芬不加思索直覺式地說。這才發現,或許她真的很渴望每天這樣例行、簡單的碰觸。當然不包括替她打靜脈留置針時,找尋血管的撫摸。沒有隔閡,最後的成全通常在我們全副武裝,拿著打針設備進來時,她就會先行抗議,表示自己真的不需要點滴及抗生素,不想要再受任何一點委屈。今天早上安頓完其他的病人後,我走了進去,替她量完體溫及血壓,我開玩笑的說:「是不是不打針的話,我們的關係比較沒有那麼緊繃?」她一副理所當然地說:「當然,不打針的話什麼都好。」順著她的話,我表達了同理她的害怕與我們的極限,忘了聊了多久,只知道阿姨眼睛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彷彿沒有了打針的隔閡,我們之間變得無話不談,她似乎可以感受到我有站在她的立場上,評估留置針放與不放的優劣,最後她同意,如果在醫師有把握的情況下,可以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然而,故事當然不會這樣就畫下句點,主治楊醫師查完房之後,決定把針劑全部停止,當然也就不需要放置任何的導管,楊醫師在評估完淑芬的病情後所做出的決定,他知道淑芬不想這樣拖拖拉拉的活著,他答應過她:「該放手的時候就會放手!」淑芬謝過楊醫師的成全,轉過頭來看我:「不是我不要打針喔,是天意!」「好啊,沒關係,妳的白馬王子楊醫師來救妳了呀!」我不甘心也要挖苦的說。「哪有啦……」換來她靦腆的一笑。果然每個女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女孩,而死亡到底什麼時候真的會來,也似乎沒那麼重要了,只要活著的時候感覺到愛,舒服的過每一天,那麼也就夠了。(本文摘自/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裡的一千零一夜/博思智庫出版)

乳癌轉移逾3處 死亡率增3倍

乳癌轉移逾3處 死亡率增3倍#積極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罹患乳癌對於女性而言是一大恐懼,如果確診為進展快速的乳癌類型,更令患者驚慌,以往治療復發後、快速轉移的乳癌患者,醫界大都採取保守治療,但越來越多臨床實證資料顯示,改變治療原則,對於已經轉移至肺臟、肋膜、腦部等快速惡化乳癌患者來說,積極治療,就有機會提高患者存活期。危險因子致死亡風險提升1.5至4倍乳癌治療趨向個人化治療策略,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高惡性乳癌在臨床上泛指三陰性乳癌,及具有2個以上危險因子荷爾蒙陽性且HER2陰性乳癌患者,目前這類患者的治療依然面臨棘手的挑戰,如果能掌握哪些危險因子可以用以預測病情發展,將有助於高惡性乳癌進一步的治療策略擬定。高惡性乳癌顧名思義其惡性度高,患者可能在腫瘤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轉移,術後很快復發、惡化,整體存活時間較短、預後較差,影響高惡性轉移性乳癌存活有6大危險因子,其中包括癌細胞轉移至內臟器官、共有2處以上轉移、術後2年內復發、及三陰性等,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患者死亡風險便提升1.5至4倍。轉移部位超過3處 會影響預後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陳芳銘表示, HER-2陰性的高惡性轉移性乳癌,不僅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間明顯較短,治療反應率亦相對較差,且如具有越多個危險因子,疾病惡化更加快速。包括轉移至腦、肝、肺而引起明顯病徵,轉移部位超過3處,術後2年內即復發,以及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等,都是影響患者預後及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整體而言,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死亡風險將增加近2~3倍。

幫弱勢乳癌患者積極治療 最高補助15萬

幫弱勢乳癌患者積極治療 最高補助15萬#積極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根據統計,乳癌患者每4位就有1人是HER2陽性,且研究顯示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的效果良好,4年無復發存活率高達86%,4年整體存活率更達93%。但因健保資源有限,目前淋巴未轉移的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使用術後輔助抗HER2標靶藥物仍須自費,龐大的醫藥費對弱勢族群來說是一項沉重的負擔。為此,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籌募經費,期望可以幫助乳癌病友獲得最完整的治療,提升存活率。早期積極治療自費負擔高HER2是乳癌的一種特殊腫瘤標記,每4位中就有1位是HER2陽性,其中約4成是「淋巴轉移」的早期乳癌患者,健保已針對此族群給付術後輔助抗HER2標靶藥物。但仍有5成「淋巴未轉移」的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須自費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每月支出費用約7~8萬元。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因多數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淋巴並未轉移,為了提升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降低復發,也避免因自費標靶藥物的龐大費用,讓患者中斷治療,基金會特別籌募經費,進行「第三波Care HER2補助計劃」,並放寬申請條件,讓弱勢患者可免於經濟因素限制、順利接受治療。賴基銘醫師說,這次補助計畫針對第一次(時間在10/15~12/31)接受乳癌標靶藥物使用,且符合中低收入戶,或家戶年所得在120萬元以下的患者,都可提出申請。只要通過審核,治療費用補助金額最高可提撥15萬5仟元。「Care HER2補助計劃」共有60位名額,額滿截止。詳情可洽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查詢。

肝臟病變三部曲 定期篩檢免癌威脅

肝臟病變三部曲 定期篩檢免癌威脅#積極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肝炎」、「肝硬化」、「肝癌」堪稱肝病三部曲,其中B型和C型肝炎帶原者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所以肝病三部曲的治療重點在於阻絕肝病、肝硬化,避免惡化成肝癌,若患者都能定期篩檢、提早發現肝病並積極治療,國人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率就有機會降低。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肝癌的高危險群為B肝、C肝帶原者:B型肝炎帶原者中,有40%的患者會持續有肝炎的發作,5年內有15-20%發生肝硬化,因此轉變成肝癌的風險也提高;C型肝炎患者則是5成以上會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成病患會因此導致肝硬化;而每年也約有3-5%肝硬化者變成肝癌。定期肝炎篩檢 避免肝病演變為肝癌 肝癌的成因主要又可以分為感染性(如B、C型肝炎)跟非感染性(如酒精性肝炎),其中慢性肝炎感染是最重要的致癌原因,台灣就以B、C型肝炎佔大宗,高達90%,其餘才是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因此影響肝癌人數的關鍵,就在於肝炎,如果患者都能定期篩檢並積極治療,國人肝硬化死亡率10年減半目標不是夢,肝癌死亡率也能降低。肝病並無明顯症狀與徵兆、不易查覺,加上肝腫瘤生長快速,使得肝癌確診時通常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相對早期較差,因此預防或治療肝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早期診斷、好好治療肝癌的前身「肝炎」與「肝硬化」,呼籲民眾一定要配合肝炎篩檢,若發現帶原更要積極治療、定期回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免於癌症威脅。

類風溼性關節炎婦女 也可勇敢懷孕

類風溼性關節炎婦女 也可勇敢懷孕#積極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醫師們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一齊「健康樂活、持續治療」!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蔡嘉哲理事長表示,大多患者以為殘廢主要是中風或脊椎損傷所引起,殊不知關節炎才是造成殘廢的第一成因,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旦發病不積極進行治療,2年內關節就容易開始產生不可逆的損壞,呼籲病友們要積極治療,持續用藥。蔡理事長說明,美國花在關節炎和相關風濕疾病治療的預算約為其GDP的2.9%(近3%),換算下來相當於健保署一年的預算,在照顧關節炎病患上的治療花費可說是相當龐大;除此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發病後不積極治療,平均壽命恐減少約4年(5-10年),且好發族群(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中有29%的病人在5年內恐失去工作能力,造成社會、國家、個人很大的損傷,因此呼籲病患要積極治療。懷孕又想又怕 人母與疼痛該如何選擇因好發族群是女性(約為男性的3倍),因此當類風濕性關節炎婦女有懷孕需求時,又該如何治療以及可能面對的風險,都要進一步詳細了解;此外,病友在準備懷孕期間就必須開始停止用藥,根據不同藥物(生物製劑)的半衰期不同,停藥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且免疫調節藥物效果良好的Methotrexate也必須停用,患者擔憂疾病復發的風險,而不敢輕易嘗試懷孕,因此如何才能確保母子均安,讓病友們勇敢懷孕生子,就顯得相當重要。懷孕期間 7成患者病況可能因而減輕國泰綜合醫院風濕科陳堃宏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大多是女性,懷孕生子往往是病友不敢奢求的夢想,因為第一個面臨的掙扎,是恐懼可能因家族遺傳因素,讓下一代和自己一樣飽受關節炎痛楚(醫師表示機率低);根據研究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和體內雌激素變化有關,懷孕後約有75-90%的女性病友會改善病況,但也有高達9成的病友在產後一年,病情會復發且惡化。若產後遇復發惡化風險 積極治療也能有效控制鑒於這種情形,陳主任建議,其實只要病友在產後依照病況、診斷,盡速用足夠劑量進行治療,讓因停藥而惡化的病情快速得以控制,是可以讓懷孕生子無後顧之憂的;目前生物製劑的治療成效佳,病友是可以勇敢懷孕的,僅要產後根據病況客製精準治療策略,持續治療,不僅能提升改善病友生活品質,也能健康享受天倫之樂。

老翁積極接受治療 應證癌症非絕症

老翁積極接受治療 應證癌症非絕症#積極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高齡73歲的黃先生,去年年初健康檢查,偶然發現肝臟裡有顆3.7公分的腫瘤陰影且胎兒蛋白數值也偏高,進一步檢查證實為肝臟原發惡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肝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表示,這名黃先生選擇積極面對治療,再配合醫療團隊的努力,治療兩個月後,已看不見原來的腫瘤蹤跡,黃先生也開心的出國去旅遊,醫師也藉此提醒,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重要性。證實罹癌後的黃先生,立即決定接受血管栓塞治療,於是在去年五月及九月接受了兩次完整的血管栓塞治療。在接受血管栓塞治療前的胎兒蛋白(AFP)為1799,第一次治療後胎兒蛋白就迅速降低至55.3。此兩次血管栓塞治療副作用很低又有效果,黃先生正高興療效的同時,居然發現追蹤的胎兒蛋白數值又回升至528!這時他要面對再次血管栓塞治療,或接受輔助性放射標靶治療。因為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門靜脈有疑似被侵犯的現象,以及懷疑肝腫瘤已經有側支循環的問題,最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肝癌治療團隊陳滋彥副院長決定安排放射標靶治療,以避免腫瘤惡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醫師先以電腦斷層確認腫瘤的位置,再以三度空間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方式完成總共21次的療程。治療期間雖然因為血小板降低問題停止口服標靶治療與暫停放射治療一周,但病患最後還是堅持到底完成了整個高精準放射治療。在放療後一個半月的追蹤評估發現胎兒蛋白已經自治療前的528下降至5.18,超過101倍的下降幅度!治療兩個月後的腹部電腦斷層也看不見任何原本的腫瘤蹤跡! 黃先生因為積極治療肝癌,把原本可能的黑白人生變成彩色人生的案例,可以鼓舞眾多面對相同疾病的病友,正面思考調整心態與 積極及早的接受醫療。(資料來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