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兒

自閉兒上感覺統合課程 有效嗎?

自閉兒上感覺統合課程 有效嗎?#自閉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當接到自閉兒評估時,總會有媽媽問到「做感覺統合有沒有效?」這時我會先問兩個問題,一是「感覺統合指的是課程還是治療?」二是「怎麼會有這樣的疑問?」感覺統合指的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一項基礎能力,而這基礎能力的完整建立,代表大腦能夠有效處理環境中的各種訊息,好讓個體(兒童)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與行為,小至能把水杯正確拿起來喝水,大至上課能專心聽講、回答。當孩子感覺統合發生了問題,也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此時就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職能治療師來提供治療,才能幫助孩子改善問題與困擾。而坊間有許多感覺統合課程,它們與「治療」的不同在於,治療是根據每個孩子的需求訂定計畫並執行,就像是醫生必須「對症下藥」一樣。而「課程」則是有固定的進度、大綱、教案,就像是學校上課一樣,老師根據課綱進行教學。如果遇到有特別學不會的孩子,那就可能需要家教或補習,而這「家教」、「補習」在這裡就等同於「治療」了!很多自閉症家長遇到「感覺統合課程」就誤以為是「感覺統合治療」,所以就繳了費上課,結果發現沒有進步,就開始認為職能治療無效、感覺統合無效,導致職能治療師在進行治療時,有家長特別盯場,一但觸碰到「感覺統合」界線,家長就開始質疑治療師專業!除此之外,感覺統合理論中認為感覺統合能夠發展良好的第一條件就是「中樞神經功能的健全」,而目前醫學認為自閉兒是整個大腦出了狀況,所以中樞神經一定有了狀況,那麼感覺統合一定發展不好,治療也一定無效。這樣的論點導致有些人認為自閉症不需要接受感覺統合治療,而治療專家則從大腦發育的論點,認為只要繼續給予刺激,將有助於神經增生及連結,感覺自然能統合。曾有自閉症相關教育老師,為了推廣自己的理念與課程,大力鼓吹「感覺統合無用論」,認為科學認證少,是項偽科學。但從多年臨床經驗,我認為自閉症兒童可以多嘗試各種教育或治療,因為的確有些孩子接受感覺統合治療有效,有些則沒有。「自閉症研究」期刊在2019最新的研究中,有學者集結了2006年到2017年有關感覺統合與自閉症的研究,以美國特殊兒童委員會的實證醫學標準來探討。經過層層篩選與核對標準,結果發現,職能治療師所執行的感覺統合治療可作為4-12歲自閉兒治療選項之一,也就是證明了感覺統合治療對自閉症兒童是有療效的。期刊中也特別說明,有效的「感覺統合治療」指的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職能治療師所進行的療法,非一般從感覺統合理論所設計的遊戲或課程。感覺統合是兒童成長的發展項目,家長、老師、保母都可以幫助孩子感覺統合發展,但一旦發現感覺統合發展落後、失調,則需要尋找職能治療師協助,而非聽信一般課程宣傳而報課。如果真的不知道孩子是否感覺統合有問題,或者不知道是否需要感覺統合治療,那也可以尋找職能治療評估!這樣不僅降低家長焦慮、減少經濟負擔,重要的是,對於孩子才能有效率地提供協助!(文章授權提供/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講座/自閉兒不自閉-與星兒共舞春天

講座/自閉兒不自閉-與星兒共舞春天#自閉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自閉症,一個謎一樣獨樹一格的靈魂,住在這個由所謂”一般地球人”打造的箱子裡,用彆扭的腳步在箱子內不斷地跌撞,碰壁著。他也許眼神無法與人對焦,也許看似活在自己世界裡,但是他的心靈之眼可能可以穿透人類虛偽的假面,他的靈魂之識可能渴望被地球人理解,卻苦於被地球人在箱子外用正常人的框架標籤貼住了他解放的出口,使得情緒常常成了他與人類唯一交流的語言,而令身邊的人一籌莫展。您是否苦於不知如何與星兒互動,或者想要了解星兒的世界,歡迎家有自閉症孩子或對自閉症感興趣的您,讓我們共同來為這地球獨一無二的靈魂一起創造嶄新實相,舞出您與孩子的春天吧!(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主題:自閉兒不自閉-與星兒共舞春天講師:柯宥璿 老師時間:107年06月15日(五)下午2:00-4:00地點:賽斯教育基金會 台北分會(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49號6樓)洽詢: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醫學會(02) 2219-3379          賽斯教育基金會  台北分會(02)8252-4377

研究:孕婦罹患妊娠糖尿病 易生出自閉兒

研究:孕婦罹患妊娠糖尿病 易生出自閉兒#自閉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孕婦懷孕時,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變化會隨著孕期增加、人類胎盤泌乳素、動情素及黃體素等荷爾蒙分泌濃度的升高,而有所改變,一旦體內對胰島素的阻抗增加,需求量便相對增,妊娠糖尿病也就在此時悄悄發生,進而導致胎兒會長成巨嬰、畸胎或胎死腹中等問題增加。但除了上述這些問題外,日前更有項研究發現,如果孕婦在懷孕26週時罹患妊娠糖尿病,胎兒出生後,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將會比一般小朋友超出42%。26週罹患糖尿病 寶寶自閉率較高該研究主要是由南加州凱薩醫學中心,在1995~2009年間針對32萬名兒童進行自閉症與妊娠糖尿病的關連調查,結果發現,兒童罹患自閉症的風險,與媽媽在懷孕期間有沒有抽菸、體重狀況等無關,唯獨只有妊娠糖尿病一個因素有統計上的關連,尤其是26週時罹患妊娠糖尿病較為明顯。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目前尚未能證實兩間的關連,但這可能與寶寶在胎中,長期曝露於較高的血糖水平,導致大腦生長受到擾亂有關,因此,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應多控制體重,以免引發任何併發症對寶寶影響,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

走近自閉兒的心 聯醫開辦支持團體

走近自閉兒的心 聯醫開辦支持團體#自閉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教養亞斯伯格症兒童,常帶給家長很大的身心壓力,為能協助家長理解孩子的行為問題、抒發個人情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將於今年10月開辦家長支持團體。仁愛院區精神科王怡仁醫師表示,亞斯伯格症在第五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中,已納入自閉症類別疾患,其主要特徵為社會互動缺陷、社交技巧缺乏以及重複性的固著行為等,因此,家長在教養過程中,往往備感壓力,尤其在公共場所,常令家長感到難堪,例如大聲批評路人的長相、說出不合宜的話語,家長得要忙著制止或道歉。帶領團體的諮商心理師黃宜靜則表示,這些患兒的家長常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亞斯伯格症孩子需要較長時間的陪伴才能看到進展,若缺乏支持系統,家長很容易產生自我懷疑與自責的心情,另一方面則是受到長輩及外人的眼光批判,認為家長太過寵溺孩子。透過分享經驗 相互支持黃宜靜進一步指出,團體除能協助家長提升對亞斯伯格症的相關知能外,主要是提供一個說話平台,讓參與的家長有機會表達教養挫折與壓力,透過分享類似經驗給予彼此關心與支持。而在團體領導者的引導下,覺察並抒發個人情緒、理解孩子的行為狀況,除幫助自己與孩子穩定情緒狀態外,亦可增進親子互動關係。為能服務更多有類似情形的家長,仁愛院區精神科將於今年10月16日起開辦為期10週、每週一次90分鐘的「走近孩子的心-家長支持團體」,只要家中有亞斯伯格症兒童的家長皆歡迎報名參加。

丹麥研究:高齡父母生出自閉症孩子的機率高

丹麥研究:高齡父母生出自閉症孩子的機率高#自閉兒

根據丹麥最新研究表示,不只是高齡產婦會增加生下自閉兒的機會,父親年齡大,也有可能會產下自閉兒,這可能跟精子、卵子老化有關,丹麥研究人員表示,除了年齡以外,感染、藥物或是不孕症治療也都可能是產下自閉兒的原因,但自閉兒的發生原因至今尚未查明,丹麥此項研究,也需要更多的佐證資料證實。(照片為單親媽媽與自閉兒一起參加公益活動畫面)丹麥研究人員分析了1980~2003期間,共130萬個新生兒,發現對於年齡超過35歲的母親和年齡超過35歲的父親,隨著產婦年齡的增加自閉症風險也會增加,而現代人大多晚婚,若是有生育計劃的父母,最好是趁著年輕,減少相關風險為佳。根據台中林新醫院衛教文章表示,自閉症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幼兒二歲半以前就可以被發現, 在3歲以前就可以被診斷,自閉症患者通常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因此從幼兒時期起,便可能表現出躲避視線不理人、不看人、對人缺少反應、不怕陌生人、不容易和親人建立親情關係、 沒有明顯的分離焦慮、缺少一般兒童的模仿學習、無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不會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等方面的困難等觀察出來。自閉症的特徵會隨著年齡、智商及自閉症的嚴重程度而不同,它的盛行率約為每一萬人中有5~10名,男女患者的比例約為5比1,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以上的症狀時,建議帶到復健科醫院做詳細的檢查並做治療,早期發現,早期療育,對其病症的改善越有幫助。

糟糕!我家有個自閉兒!

糟糕!我家有個自閉兒!#自閉兒

文/台灣整合醫學赫尼曼診所 莊婕荺 音樂治療師「我家有個自閉兒…我該怎麼辦?」這是每次我去演講,家長哭著問我的話。2006回台對自閉症兒童開始進行臨床研究,發現台灣家長的恐慌、多半是從不知所措到自以為是。應台灣整合醫學中心之邀演講也發現,有些積極的家長會找出很多的方法,甚至親自參予研究,其實家庭為養育與教育孩子最重要之生長環境之一,也是在促進家庭成員生理、心理、情感和社會之啟蒙的地方,所以也因此家庭成員對發展遲緩兒童的照顧態度、養育教育、親子互動,都可能會影響早期療育的效果。所以家長願意積極參予,是比起不管、不問、不關心的家長好,但太過積極有時會發生先入為主或自以為是的觀念,到頭來孩子便成了實驗品,耽誤了孩子的治療黃金時期,也是令人扼腕。其實幼兒成長過程中,家長佔著極重大的角色,學習哪一種治療,家長的互動與動機非常重要。另一方消極的家長則是無助的看著治療師,什麼也不願意嘗試,讓孩子未能及時有療癒的機會,甚至有些家庭的長者,還認為不要浪費在這些孩子身上,更讓人痛心。可以發現的是,就是自閉症兒童語言的表達比一般同年齡的還要不順暢,也常常不懂得語意的運用,可是歌唱確很清楚,也應証了:在2004年美國大學期刊發表一個實驗,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與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實驗的方式是測驗受試者對語句的理解力,特別找來17位患有自閉症以及對照組17位正常人,同時並來觀察受試者腦部活動的情形。大腦處理語言的有兩個區域,維尼克區(Wernicke's area)負責處理的是一個句子當中,個別單字的意義,而布羅卡區(Broca's area)負責的是對句子的理解,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能力不只是這兩個腦區的各自運作:聯結這一前一後語言處理區域被稱做拱型神經束(arcuate fasciculus)的神經元纖維,一旦阻塞,單字就不法連結成句子。而這個測式發現了自閉症患者在大腦維尼克區的活動較布羅卡區來得活躍。我就懷疑是不是自閉症的兒童其拱型神經束有阻塞,於是我決定用,以對位式組織的音樂,再加上音量比一般還要大聲一點,用以共振的效果,來疏通,卻有驚人的發現,我發現當他們聽完,言語的表達,卻是直接爾且完整的,那是不加思考的!到底要學甚麼治療?問題一:孩童語言遲緩,學繪畫治療好嗎?針對我對自閉兒學習與音樂治療課程:包含了音樂與統合,音樂與繪畫,音樂與行為矯正,音樂與互動,音樂與歌唱,並從中找出孩童的特點,加強學習。案例一:D童4歲,中度,語言發展遲緩,情緒不穩。母親很積極參予許多課程,幾乎將所有所學的新課程運用到孩童身上,也不管課程是否適合孩子。在我輔導治療當中我發現孩子可以藉音樂和繪畫溝通,而且有很高的天份,立刻與家長分享。孰料家長立刻排了繪畫課程,結果是我們的原本找到的孩子的溝通,無法進行。4歲孩童的專注力只有10~20分鐘,學畫的時間太長,當然效果不佳。6歲以前的孩童握筆與專心度還不很完整,音樂療法中的音樂與繪畫要的是他將聽到的感受以繪畫輕鬆表現出來,所以他們的畫,是為了觀察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以及當他們聽到快、慢、旋律、或斷奏時,從畫裡的表現,進而瞭解他們想表達的語言。並非花長時間,教導技巧,如果孩子到後來只是無聊的拿畫筆來玩,就失去意義。問題二:只要有新治療就去嘗試好嗎?孩子喜歡就好,對嗎?通常我會建議家長先試一陣子,觀察孩子的進步與未來幫助性,並與老師商量是否適合學習,當然這不是依據孩子的喜好,因為確定學習後,必須要有長期計畫,直到孩子到國中階段,情緒與人格建立完成。自閉兒很怕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要與人建立關係也需要時間,我遇到很多家長來學一期,孩子與老師才剛熟悉,也沒跟老師溝通是否適合,就立刻決定再換種不同的治療,最後孩子不知所措,沒有一件事可以完成,缺乏成就感後又回到自己的世界。案例二:E童:10歲,重度,3歲就開始參加各項治療,排毒、騎馬、物理治療、統合治療…等,只要碰到挫折,家長就再找新的療法,結果孩子只好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學習,也無法靜下來。 問題三:自閉兒有固執的行為,特別是數字,所以不要給他看到數字對嗎?老生常談自閉症兒童的問題不是在智力障礙,而是情緒障礙,情緒的來源是來自不安全感。若數字是他們的長項,就要以此長項再加強,很多有名的科學家都有自閉傾向,無法在校學習,只好在家學習,如果家長讓孩子適性發展反而成就非凡。可惜的是台灣有些自稱是自閉兒的專家,居然掩蓋了自閉兒的強項,要家長打亂他們。案例三:F童6歲,中度,從4歲開始就學習,母親屬於積極參與型,當孩子很規矩的排列任何事物,母親卻一要他弄亂次序,孩子喜歡數字,母親卻不要他看數字,弄亂一切規矩的事務結果孩子排列,一直被否決,脾氣變得暴躁,無法安靜,弄亂一切規矩的事物,原本可以學習與教導的變得無法進行。問題四:哪種是最好的治療?沒有何謂最好的治療,哪些治療適合你的孩子,就不要輕言放棄,就算遇到瓶頸也要鼓勵學習,如果課程的安排是全方位的,老師也去有愛心耐心,課程也是針對孩子,那就是好的學習治療,我認為家長也要成長,但是治療還是要交由專業,畢竟各司其職才能讓孩子受到完善而非混亂的學習。 案例四:D童12歲,重度,情緒不穩,學習遇瓶頸時會用撞頭發洩情緒,從未學過任何療法。2006開始學音樂治療,情緒穩定,即沒再發生撞頭問題,學習十分快樂,順利畢業,進入國中,不但如此,慣性的發音,與不定期抽蓄,也漸漸解除,自信心越來越強,學習越來越快樂。家長的態度,是完全信任老師,雖然中間也曾質疑音樂治療方法?不過經過老師解釋與規劃,不曾間斷,現在已經會兩手彈鋼琴。問題五:音樂治療只對自閉症的兒童有效嗎?A:很多人都會很好奇音樂治療的功效,我在德國與台灣做了很多的研究,我發現早期療育的兒童對音樂與樂器是充滿好奇,有一個自閉孩子在2歲半時,被醫師判斷為無語言表達能力,上一年的音樂治療課後,在回醫院檢查後,確定為語言能力為8歲,我們很高興他如此的成長,甚至有些孩子,我們繼續追蹤,有些孩子可以從特殊班到資優班,我們相信音樂治療對自閉兒童有驚人的效果。有時單獨的物理治療不見的會輔助他們在短期內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藉著音樂以及音樂的互動,去激發孩童內心潛在的音樂律動去幫助自我的的實現,會比自己單調的練習更有效。但是只有對自閉兒有效嗎?在國內我做了很多的個案,成果很驚人是我我感到欣慰的。例如:有個很嚴重的腦性麻痺兒童,她的手腳是無法正確的輔助的,所以我用音樂的啟發讓他想要演奏樂器,他拿起小銅把要對準敲擊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可是當他對準敲上的那一刻,我和他的父母都感動的哭了,十次的課程,總算讓他能準確的碰上,對一般的人也許輕而易舉,可是對腦麻的兒童是要費盡全身的力量才能做得到的,這孩子已經三歲了,三歲以前他根本不知道雙手握準東西對準是如何的感覺,十次的音樂治療我們作到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