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的名與實

HPV疫苗的名與實

2009/5/7(2022/3/15 21:27更新)

浪得「虛名」 

HPV疫苗在台灣上市也好幾年了,經過媒體的反覆報導,讓它變身仿如癌症的救星,原來這都是文字的魔力,因為HPV疫苗竟然有意無意地被誤譯成為「子宮頸癌疫苗」,不單是台灣地區如此、港澳、大陸、星馬等地區,只要是以華文出現的,都稱為子宮頸癌疫苗,這當然就是錯誤,因為原文清楚明白地寫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雖然說高危險品種的HPV與子宮頸癌有密切關係,但絕對不是HPV就「等於」子宮頸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CDC ) 在2006年提交國會的HPV防治計劃書內容指出,假如全美國對所有初經少女(假定尚未有性行為)全面接種疫苗,最理想的狀況是若干年內完全阻斷所有HPV的散播,則預計十年內子宮頸癌病例可下降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可是子宮頸在美國並非主流癌症,目前每年因子宮頸癌死亡人數約在四千五百人左右,全面防堵HPV散佈後預估每年死亡人數下降到三千人左右。「下降百分之三十」,看數字比例好像很可觀,但每年實際死亡人數減少一千五百人,實質效益卻很低,可能比不上把經費用在推動交通安全,反而可能挽救更多生命,所以美國的疾病管制中心並不熱衷去推動全民(女性)接種HPV疫苗計劃。

我們持平地看待「子宮頸癌疫苗」這個美麗但錯誤的名字,往好的方向想,它能提高民眾接種的意願,畢竟子宮頸癌是東方婦女的主流癌症,病例數遠高於歐美,四分之一到三分一的「防禦率」可以挽救不少的生命與家庭,假如名字是HPV疫苗,民眾比較陌生,缺乏明確目標與誘因,推展不易。往壞的方向看,這個名字給民眾一個錯覺,疫苗是防止疾病的,既然子宮頸癌有了疫苗,只要按表操課,打完疫苗,就高枕無憂,永遠不怕子宮頸癌了,更甚者認為有了疫苗的保護傘,更勇於投入性愛而無所懼,則後果堪虞。如何拿捏,廠商與主管機關宜三思。

這個美麗的錯誤是利弊參半,就科學角度來看,錯誤就是錯誤,不能因為謀求其中的些許「利益」而有所「將就」,否則繼續唬弄,成為愚民的幫凶。

實在是「好料」

雖然中文名字不正確,HPV疫苗卻是個好東西,而且是高科技的產品,屬於基因重組疫苗,原來是它的製造過程必須使用生物化學方面的高科技,我們用比較簡化的「版本」來說明。

首先科學家先提取HPV的 6、 11、 16、 18型(現在針對四價疫苗說明)的L1基因,原來一般HPV全身上下只有八個基因,其中的L1基因是操控主要殼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HPV的外殼是由兩種蛋白組合成的,就是上述的主要(Major)殼蛋白,相當於房子的鋼筋水泥結構,另一種是次要(Minor)殼蛋白,相當於房子油漆粉刷。科學家把L1基因抽取出來,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把L1基因插入酵母菌的基因裡,當酵母菌按照平常的起居生活作息,新陳代謝自然順帶地製造出HPV的主要殼蛋白,我們再把酵母菌去除,把主要殼蛋白收集、純化,便成為HPV疫苗。這樣子製造出來的疫苗特點是「純」。

只有一種物質,就是殼蛋白,完全不含HPV其他成份,所以完全沒有「因注射疫苗反而造成感染」的疑慮。也許大家沒有注意到,在林林總總的各種疫苗中,有很多是減毒疫苗(Attenuated vaccine),就是把活生生的病毒或細菌用種種「酷刑」,例如酒精、紫外線,加熱等等物理化學方法處理,讓它們喪失了原來的致病能力。再經過幾個世代繁殖,確定不能在人體致病,但又保留原有抗原特性,所以注射入人體後不致於生病,卻又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特定的免疫球蛋白(抗體),當人體真的碰觸到同樣的細菌或病毒時,這些抗體馬上殺滅入侵者,保護人體。

最典型的是以前的牛痘就是減毒疫苗,不過有時候「減毒」減得不夠徹底的話,的確是有「注射疫苗反而造成感染」的事件發生過。HPV是基因重組,「委託」酵母菌代工製造,完全免除減毒疫苗的疑慮。

相關文章閱讀: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上)

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