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皮膚血液循環 避免壓瘡形成

促進皮膚血液循環 避免壓瘡形成

2012/6/25(2022/3/15 18:4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壓瘡」是身體皮膚持久受到壓迫,妨礙局部血流供應,造成缺血,使組織缺乏營養,廢物無法排除,引起組織壞死。是老年患者及其他慢性疾病長期臥床患者常見合併症之一,其部位常發生在薦椎、尾椎、足跟、股骨大轉子及坐骨節結。

壓瘡大略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子。內在因子是指個人對於組織缺血性損害的耐受程度,包括營養、老化、活動障礙及知覺感受能力下降、長期慢性疾病、心智狀態、失禁等。外在因子則是指組織所承受的機械力如壓力、時間、剪力、摩擦力、及潮溼度等。

壓瘡分為四級,第一級是指皮膚完整;第二級指皮膚損傷在表皮或真皮,潰瘍呈深淺性,可看到擦傷、水泡;第三級指傷口損傷侵入皮下組織,但尚未侵犯肌膜;第四級指組織被破壞或壞死至肌肉層、骨骼、支持性結構。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外科加護病房周翠蓉護理長建議,至少二小時翻身一次及維持正確的擺位姿勢,使用枕頭或泡棉置於骨突下方,如膝蓋與腳踝,並且放置枕頭於雙下肢,使足跟抬高和懸空,放置輔具於病人背部使臀部騰空,使用海棉、乳膠、空氣、或水做成的特殊床墊,避免產生剪力;保持皮膚柔潤;協助肢體活動以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預防皮膚潮濕,及隨時注意臥床病人皮膚是否有破損,避免壓瘡形成。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