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腸胃道間質瘤非胃癌 病友就醫配合度是治癒關鍵

認清腸胃道間質瘤非胃癌 病友就醫配合度是治癒關鍵

2012/6/18(2022/3/15 19:30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聽到腸胃道有惡性腫瘤時,大家會直觀地認為是常見的胃癌、大腸癌,但您可能不知道有一種惡性腫瘤稱為「 腸胃道間質瘤」(簡稱GIST),常因症狀不明確而延誤診斷及正確治療的時機。目前因為醫界對於 GIST 有較正確而深入的了解,當有反覆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適時,應與醫生詳細的溝通,且需服用特別藥物控制時,要耐心不間斷地配合,才是提升治癒效果的最佳良方。

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蕭吉晃主任說明,曾有位70多歲的伯伯,先被判定為胃癌轉移,因為腫瘤位在胃及小腸附近,可藉由按壓摸到上腹處有硬塊,但經開刀過後,仍舊未改善,腸胃還出現阻塞的症狀,後來經由病理報告的確認, 患者係得了「腸胃道間質瘤」,服藥後才明顯改善。

一般所熟知的胃癌、大腸癌病發於上皮,會造成器官的阻塞及疼痛出血。然而,間質瘤是在腸胃組織第二層之平滑肌層裡的惡性腫瘤,目前認為是因為細胞的c-kit基因發生突變所導致的疾病,局部症狀不明顯,難以早期發現;且早期也不易轉移到腹腔內其他器官,又較少轉移至淋巴結,當傳統的胃鏡檢查不出結果,卻又時常輕微悶痛、消化不良而困擾您的時候,或許就得小心,可能是「腸胃道間質瘤」在搞鬼了!

蕭吉晃主任表示, GIST目前以開刀及標靶藥物治療為主。蕭主任說明,治療首要追求治癒,當以開刀切除腫瘤為主要醫治的方式,間質瘤越小時,開刀後復發的機率也相對降低,萬一不幸術後復發轉移,則需要藥物治療。所幸近十年的藥物學進展神速,目前已有兩種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一種是抑制C-KIT及CD117突變的基利克,另一種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的紓癌特,此兩種藥物治療不僅能使部分腫瘤縮小,且能使其生長活性變低,是GIST腫瘤治療重要的里程碑。

蕭主任補充,基利克與紓癌特的作用機轉不同,造成的副作用也不一樣。第一線使用基利克約八至九成病患對藥物有良好反應,可能會出現眼皮、眼周水腫及腹膜積水等副作用,平均有效控制GIST的時間可長達四至五年。一旦患者開始對基利克產生抗藥性,可轉而使用第二線紓癌特,將能更廣泛性抑制復發的腫瘤。

無論是家人及病患都應該保持正面的心態,耐心配合醫生的叮囑,只要謹慎追蹤及適當的治療,仍然會有良好的治療成績。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