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大腸癌 40歲後每年應定期篩檢

提防大腸癌 40歲後每年應定期篩檢

2012/3/31(2022/3/15 19:34更新)

在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已經位居所有癌症排名第二位。大部分大腸癌和息肉在初期不會產生任何明顯徵狀,如流血或腹疼。但臨床上發現,早期的大腸癌病人,包括還未產生徵狀時便及早接受治療者,治癒的比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同時因為多數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所轉變,如果將這類具有癌變潛力的息肉摘除的話,就能預防因息肉病變而產生的繼發性大腸癌。

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趙東波主任表示,相對於徵狀發生後才接受治療的大腸癌病人,治癒比率大約只有一半,更顯示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因此,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從一般大眾中,找出比較可能發生大腸癌的人。如果是已經有徵狀的人,則不論年齡,都必須接受進一步的診斷檢查。

大腸鏡就像乙狀結腸纖維鏡般,但是長度更長,可以安全且有效的檢視所有的大腸,包括直腸和結腸。如果發現息肉或是腫瘤,還能立刻執行息肉切除術或是摘取一小塊組織,送病理檢驗室作進一步化驗。在大腸鏡檢查前要清腸,以避免阻礙病灶的尋找、觀察和處理。檢查時會不舒服,一般會給予注射藥物,幫助放鬆心情和入睡。

趙東波主任也說,將液體狀的顯影劑(鋇劑)和空氣,經由肛門灌入大腸中,再利用 X 光攝影間接觀察大腸內壁是否有異常的地方。但對比較小的腫瘤和息肉,偵測效果是大腸鏡比較好,而且鋇劑攝影後仍需大腸鏡檢查以確定診斷。如果本身沒有任何的大腸癌危險因子,仍建議從四十歲開始,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驗和直腸指診。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