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患者顱內壓 醫師想妙計

降低患者顱內壓 醫師想妙計

2012/2/4(2022/3/15 19:37更新)

對於中風、頭部外傷及剛動完腦部手術的患者而言,顱內壓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而顱內壓上升的幅度,往往影響患者預後的狀況。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與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臨床發現,除了手術及藥物治療外,在護理照顧上,身體擺位、管路擺放的正確及床頭升高的幅度,往往是控制顱內壓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有效控制甚至降低顱內壓上升的幅度,將臨床經驗與創意結合,以隨手可得的簡單材料,設計出「病床角度尺」及「頭頸固定枕」,不但有效維持患者的身體擺位,為患者翻身同時頭頸也能維持姿勢,為昏迷中的病患更增一份安全。(圖:病床角度尺)  

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黃國倉醫師指出,一般人正常的顱內壓大約介於0~15mmHg,但中風、頭部外傷或剛動完腦部手術的患者,顱內壓上升的幅度將影響其預後的狀況及後遺症。當顱內壓上升至25mmHg時,即表示患者腦部可能受損、預後狀況將較差;上升至40mmHg,若合併瞳孔放大,患者即有致命危機。面對這樣的患者,醫護團隊要共同努力的,就是控制顱內壓上升的幅度,因此,患者頭頸部的正確擺位顯得相當重要。

「病床角度尺」是以色筆及量角尺在硬紙卡上標示角度,以木片固定在床邊,隨著床頭的上升,螺帽會指出目前床頭上升角度,醫護人員就可清楚的看出目前抬高的床頭角度,不致發生角度模糊的窘境。「頭頸固定枕」則是在外凸內凹的防水布中填入小保麗龍球,並設計有拉鍊,依照患者的體型彈性調整內部的小保麗龍球數量,即使在為患者翻身的同時,也能達到維持頭頸直線的擺位。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