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型高血壓,吃3種藥也無法降⋯恐隨時中風、心衰竭

頑固型高血壓,吃3種藥也無法降⋯恐隨時中風、心衰竭

2022/1/20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女兒陪著爸爸來看診時表示,爸爸患有高血壓已經有幾10年,目前光是血壓藥,一天就要服用5種,但血壓控制效果仍不佳,常常超過160毫米汞柱甚至有時會到180毫米汞柱多,調整藥量也不見起色。醫師確認檢查報告,發現病患除了高血壓外,也有高血脂的問題,腎功能亦較差,腎絲球過濾率(GFR)是34,已進入需要特別注意的程度。女兒表示,心臟科醫師原先建議爸爸做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後因腎臟血管合併腎功能不佳,因此作罷,才會希望以中醫調理身體,希望讓血壓穩定一點。

服用藥物超過3種仍無法降血壓,恐是頑固型高血壓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當高血壓病患在經過同時使用或服用3種以上、且包含其中1種為利尿劑的降血壓藥物後,仍無法控制到目標血壓值時;或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肌酸酐大於1.5毫米汞柱,或尿蛋白大於每日300毫克)的病人身上,血壓仍大於130/80 毫米汞柱,即稱之為「頑固性高血壓」(Resistant hypertension)。

蔡易昌說明,影響血壓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雖降血壓的西藥有很多種類,但也很常遇到不論怎麼調藥,血壓都無法控制得很好的狀況,時間一久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根據統計,在超過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500萬名高血壓病患中,卻有1/3患者不自覺,這是非常危險的,隨時可能會出現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主動脈瘤、廣泛性動脈粥樣硬化、肺栓塞、認知障礙、痴呆和慢性腎臟病等重大疾病風險。

高血壓最新治療指引:130/80毫米汞柱以上
蔡易昌進一步解釋:「過去認定的高血壓是140/90毫米汞柱,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仍有出現高血壓併發症情形。因此,美國心臟協會已調整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就是高血壓。正常血壓的定義則維持於120/80毫米汞柱以下,希望可以提高民眾對於高血壓有更多的警覺性。」

其實,在中醫沒有「血壓」這個名稱。蔡易昌指出,高血壓在古時候,多依其症狀分散在「眩暈」、「頭痛」等範疇,大多屬於肝、脾、腎功能的失調。最早的紀錄見於古籍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以及《靈樞.海論》的「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內經》認為無論虛實皆可致眩。

到了漢朝的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則使用六經辨證來區分不同的血壓眩暈問題,開啟了不同的思考。宋朝以後進一步豐富了各種論述,南宋的著名醫家嚴用和在《濟生方.眩暈門》提出:「所謂眩暈者,眼花屋轉,起則眩倒是也,由此觀之,六淫外感,七情內傷,皆能導致。」補齊了六淫七情所傷致眩的理論。

到了元朝的朱丹溪,則提倡痰火學說,曾在醫學名著《丹溪心法》提到:「無痰不作眩。」而明朝溫補學派的著名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認為:「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當以治虛。」從此確立了中醫對於高血壓的病因病機,是屬於「本虛標實」。

高血壓病機為「本虛標實」致眩,依不同體質調理
蔡易昌表示,中醫認為高血壓主要是為肝腎陰陽失調,陰虛為本、陽亢為標,因此透過中醫調理陰陽失調的情形,就是其治療重點。例如:肝火亢盛、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痰濕阻逆、氣虛血瘀等,皆為臨床上常見的體質分型,依照每個人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就可以讓我們身體逐漸找回調控血壓的能力。對於頑固性高血壓,中醫這種針對體質的調理,反而比西藥更有優勢。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該名爸爸回診時血壓大約都控制在130左右,和以前比起來穩定相當多。蔡易昌也分享,中醫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並不是著重在於「用藥降血壓」,而是在於「讓身體自己可以調控血壓」。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