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吃藥、沒病補身?當心引發「肝炎」

有病吃藥、沒病補身?當心引發「肝炎」

2009/8/7

「肝病」是肝臟疾病的通稱,所有肝臟的疾病都可稱是肝病。當肝臟組織受損而失去了正常的機能時,就是肝臟有病。在台灣,我們可以將肝病的病人歸為肝炎、肝硬化、肝癌三大類,台灣人口每五個成人中有一人患有肝炎,每年有五千人死於肝癌,四千人死於肝硬化,肝癌在癌症死亡率男佔第一位、女性佔第二位。

肝炎是常見肝臟疾病之一,在台灣則以B型肝炎所引起之肝病為最廣,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 醫師表示,成人中平均五到七人就有一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因此全台灣目前至少有三百萬人以上為帶原者。這些帶原者不僅會傳染B型肝炎給別人,可怕的是病毒會潛伏在肝細胞內,可能引起為肝硬化,甚至變成肝癌。

任何原因引起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的破壞,都稱為「肝炎」,柯萬盛醫師說,當外來物質或病毒侵入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發動炎性細胞(例如:淋巴球)侵潤到組織內放出免疫物質,以對抗外來物,稱為「炎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發炎」。會引起肝發炎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藥物、酒精,甚至某些先天性異常都有可能,因此肝炎的種類也很多,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病毒性肝炎

早期台灣經濟環境較差,一般人的飲食衛生習慣也不好,所以A型肝炎十分盛行。但近年隨著環境改善,A型肝炎也就比較少見了。E型肝炎跟A型肝炎一樣是經由飲食傳染,但在國內並沒有大流行過,多半是國人出國旅遊從疫區感染而帶回來的。A型、E型肝炎與B、C、D型肝炎最大的不同是在於A、E型肝炎病毒只造成急性肝炎,不會演變成慢性肝炎。

B、C、D型肝炎是台灣慢性肝炎最主要的原因,它們都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打針或刺青、穿耳洞時,如果器械消毒不完全,就有可能受到感染。毒癮患者時常共用針頭,也很容易相互感染。B型肝炎可以說是台灣最「有名」的肝病,全國大約有三百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成人平均每五到七人就有一人,但是一般對B型肝炎的誤解卻很多,例如有許多人誤以為使用免洗餐具就可以預防B型肝炎,其實B型肝炎並不會經由飲食傳染。台灣的B型肝炎有一半是經由母子「垂直傳染」而來,另一半則是「水平傳染」。

柯萬盛醫師指出,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跟B型肝炎類似,也和B型肝炎一樣容易轉變成慢性肝炎,導至肝硬化或肝癌。根據統計,輸血感染C型肝炎後,約有一半以上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患者經過一、二十年後約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發會展成肝硬化。台灣地區C型肝炎大約有三十萬人,雖然不像B型肝炎那麼多,但一般人對C型肝炎認識不夠,很多C型肝炎病人一直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末期,才知道原來自己得C型肝炎。

D型肝炎病毒它本身雖然可以複製繁衍,但是卻需要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配合,才具有感染力,也就是說D型肝炎無法單獨發作,一定要跟「B型肝炎病毒」同時存在,才能對人體構成傷害,所以臨床上D型肝炎病人都是B型肝炎同時感染,或是本來就有B型肝炎的人覆加感染D型肝炎。D型肝炎的傳染方式和B型肝炎一樣是經由血液體液的接觸,但最主要的兩大傳染途徑是「嫖妓」和「毒癮患者共用針頭」。根據統計,台灣地區B型肝炎感染D型肝炎的機率約為百分之十,但娼妓的機率則為百分之二十;而毒癮患者的感染率更高達百分之八十。

二、非病毒性肝炎
有些肝炎並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直接造成肝臟發炎,稱為「非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例如: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

(一)酒精性肝炎:俗話說「喝酒傷肝」,因酗酒所導致的肝炎就是「酒精性肝炎」。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不但會造成酒精性肝炎、導致肝的纖維化,久而久之甚至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酒精性肝炎一開始可能會先出現脂肪肝。一般來說脂肪肝不算是病,如果是肥胖、營養過剩所造成的,只要控制飲食、減肥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酗酒引起的脂肪肝,就有可能從酒精性肝炎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二)藥物性肝炎:中國人可以說是最愛吃藥的民族,有病吃藥、沒病補身,反正總要吃點什麼來強身。其實無論吃藥或進補不當,都有可能造成「藥物性肝炎」,不但強不了身,反而越補越大洞。

柯萬盛醫師強調,我們所服用的藥物不管是吃的、抹的還是打針的形式,其代謝的過程幾乎都與肝臟、腎臟有關,藥物與肝臟之間的交互作用十分密切。所以用藥不當時,肝臟就可能受到傷害,引起肝炎。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