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冷凍治療

淺談冷凍治療

2007/10/12

冰箱中的低溫可保存食物,是現代人都有的科學常識,但你或許不知道「低溫」還可以用來治病呢!許多人到皮膚科看診時,聽到醫到醫生要安排冷凍治療,不明究理的人還真有點懷疑與害怕;為了讓大家對冷凍治療有多一點的認識,以下就粗淺地就它的起源、原理、適應症與注意事項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 起源:

遠在西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人,就已經知道把冰塊直接放在創傷的位置上,以減輕傷口的疼痛與腫脹的程度,可稱得上是冷凍治療的鼻祖;現代冷凍治療的誕生則是在西元1877年的聖誕夜,一位法國的科學家與一位瑞士的工程師,分別提出方法成功地將氧氣和一氧化碳液化;而首先在人體施行冷凍治療的人,則是一位在紐約執業的皮膚科醫師—懷特,他基於天生的好奇心與研究熱忱,在西元1899年先利用液化氣體治癒疣、痣及皮膚前期腫瘤;此後,冷凍療法的發展一日千里,各種不同新設備與研究結果陸續提出,也為人類的健康福祉奠定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二) 原理:

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以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液態氮(LN2)為例,氮在液體狀態時的溫度約為零下196℃,與正常環境下的溫度(室溫)差別很大,所以當液態氮直接與皮膚接觸時,由於溫差的關係,液態氮會以極快的速度變成氮氣,這個過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熱能,而與液態氮直接接觸的皮膚自然成為能量的供應者,由於能量傳導的作用,使接觸點附近的皮膚因深淺與距離的遠近不同,形成一明顯的溫差階梯,距離較近較淺的不正常細胞,因急速的溫度降低,而使細胞內容物結晶化,導致脫水,造成細胞的冷凍性壞死(Cryonecrosis),距離較遠較深的正常細胞,則因為溫差較小,而受到較少的影響;此外,因為正常細胞的機能較健全,在相同溫差下,所受的傷害也較小,利用這種差異性,可以把皮膚中不正常的細胞殺死,而使正常細胞的傷害減到最低,因此皮膚缺損的部份,也很容易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自然回復到正常的外觀

(三) 適應症:

冷凍治療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下,幾乎所有的皮膚疾病都曾被嚐試過,比較有成效者列舉如下:

  1. 良性以及前期皮膚腫瘤:如纖維瘤、老化性角化症、老年性角化症、脂漏性角化症、黏膜白斑病、黏液囊腫,脂腺增生及病毒疣等。
  2. 雞眼,尤其是病灶中心的半透明角栓。
  3. 圓形禿髮。
  4. 痤瘡,尤其是囊狀、結節狀或是膿泡狀。
  5. 血管瘤。
  6. 蟹足腫。
  7. 倒生毛。

(四) 注意事項:

就個人門診治療的經驗提供大家作參考:

  1. 禁忌:若有血小板缺乏、自體免疫疾病、血液惡病質者或是有對冷刺激無法忍受的體質或常出現有間歇性肢體蒼白或發紺的現象或是被診斷有冷凝纖維蛋白原血、冷凝球蛋白血的特殊疾病亦或是目前正接受洗腎、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病人,均應避免接受冷凍治療。

  2. 施行冷凍治療的過程,僅有少許的刺痛感,大部份不需麻醉,不必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

  3. 治療後,會有程度不同的疼痛,紅斑、皮下水腫、皮下出血、色素沈著或色素脫失的現象,絕大多數都會完全消失,所以只要妥善地照顧傷口,預防感染,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成果。

  4. 治療的過程,往往需要2-3次以上,間隔約2-3週,所以也需要點耐心,否則半途而廢,才是治療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