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頭號殺手「頸椎病」

辦公室的頭號殺手「頸椎病」

2010/3/3

文/奇美醫學中心脊椎外科主任高振興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頸椎疾病以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頸椎病變為最常見,因長期姿勢不良、外傷,或突然的撞擊導致頸椎間盤漸進性改變,骨質增生並導致周遭的脊髓、神經、血管受壓,輕者造成肩頸酸痛不適、上肢麻痺、下肢無力、全身麻木感、大小便無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全身癱瘓,使患者的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其次是外傷性,如車禍等等,所造成的頸椎骨折、軟骨突出及不穩定關節。

頸椎病好發在長時間伏案、對著電腦、不間斷地工作,脊椎病的陰影籠罩著辦公室,再加上不正確的坐姿、睡眠不足等問題,對脊椎健康更是雪上加霜。天長日久地潛伏在我們周圍的脊椎病,已經成了辦公室的頭號殺手。據調查,全國30~40歲的人中有59.1%患有脊椎病,而在辦公室人群中這個數字更是上升到了75%,也就是說,每4個人中就有3人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問題(以上為中國研究數據,台灣目前仍無確切研究結果)。

就奇美醫院近五年的脊椎手術資料顯示,約4分之1頸椎患者屬年齡低於45歲以下年輕族群(腰椎患者45歲以下約佔5分之1),可能顯示著台灣社會長期低頭工作及使用電腦的生活型態改變,影響著台灣民眾的健康。

頸椎這類病人的治療方法是在症狀輕微時給予藥物及復健治療,若是這些保守療法無效、症狀惡化或神經組織壓迫嚴重,這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尤其當神經受到嚴重壓迫的時候,通常我們會直接建議病人儘早手術治療避免神經壞死,產生不可恢復的結果。

由於過去一些謠傳如某人開完刀下半身不遂、開完刀骨刺又生出來或開完刀反而症狀更嚴重或問題更多等的負面結果,使得有必要手術治療的病人總是猶豫不決,試圖尋求一些保守療法,甚至非正統的民俗療法或偏方,但如此恐因耽誤而失去治療的先機。若因頸椎造成了構造上的不穩定、神經的壓迫(神經根或脊索神經)或嚴重的構造變形(如駝背),使病人承受長時間或嚴重的疼痛與神經的功能缺損,以非手術方法無法緩解改善時,就必需接受手術的治療。

頸椎手術方式有簡單椎間盤切除術、微創性熱凝療法、雷射手術及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等。嚴重的椎間盤病變、破損或再次發病患者,醫師經常建議切除壞掉之椎間盤植入自體骨頭、人工骨架或鋼釘鋼板固定之骨融合手術,永遠解除這個有問題椎間盤之病變。當然這些方式要考慮手術的一些風險性及後遺症。

然而,這類手術方式風行了近20年也解決了很多人的痛苦,但是近年來醫師發現了脊椎融合的後遺症,造成脊椎受力的重新分配,加速鄰近的椎間盤之退化,甚至產生鄰近椎間盤之嚴重病變需要再次治療,較新型的手術方式-人工椎間盤,也因此應運而生。手術技術的日新月異,不僅減少患者接受手術的風險,也大幅降低術後的後遺症。

雖然脊椎手術尤其是頸椎的風險高,但是經由現在影像醫學、神經電生理檢查等檢驗科技的進步,加上內視鏡輔助工具應用於顯微手術上,脊椎不再是手術禁地,手術風險越來越少,多數病人術後可恢復大部分神經功能,合併症的發生率也已經有了明顯的降低。民眾接受脊椎手術前要三思,除了考慮手術方式的選擇,慎選醫院醫師,從事脊椎手術多年經驗且受過完整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高振興主任提醒民眾,要多保護自己的頸椎,避免連續長時間使用電腦、不良姿勢、及不當運動傷到頸部。曾有病患打高爾夫球,一揮桿就傷到頸椎。平常可做伸展柔軟操,訓練肌肉力量。一旦有持續手、頸、背部酸痛達兩周以上,且經過吃藥及復健治療均未見好轉,就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神經,要及早治療。正確就醫診斷、確認痛源,勿輕信坊間偏方,延誤治療。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