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必知!影響內分泌的關鍵-甲狀腺

女性必知!影響內分泌的關鍵-甲狀腺

2009/5/26

甲狀腺問題是台灣女性非常普遍的一種疾病,可以說是內分泌科門診中罹患率僅次於糖尿病的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位於頸部喉結下方,形狀有如蝴蝶一般,包覆住我們的氣管。甲狀腺會製造甲狀腺激素,是一種含碘的蛋白質,可分成四碘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狀腺素(T3),它們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諸多功能。

身體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都受到甲狀腺的影響,包括心臟、肌肉、眼睛、骨骼、皮膚、情緒等,這也是為什麼甲狀腺亢進症狀相當多樣化的原因。甲狀腺也受下列兩個內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影響:

一、下視丘:位於腦下垂體上方,分泌甲促素釋放激素(TRH)。
二、腦下垂體:位於腦底,分泌甲促素(TSH)去調控甲狀腺荷爾蒙的製造與釋放。

正常人的甲狀腺功能會隨著年齡、性別、懷孕、飲食中碘的攝取量、環境的改變,而發生一定的變化。可是一旦甲狀腺體積過大、過小或產生結節,分泌過多或過少的荷爾蒙,這就是「甲狀腺生病了」。分泌過多荷爾蒙叫作「甲狀腺機能亢進」;分泌荷爾蒙不足叫作「甲狀腺機能低下」;而甲狀腺體積過大或產生結節就是俗稱的「大脖子」。

甲狀腺分泌過多荷爾蒙,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身體組織受過多的甲狀腺素刺激後出現的症狀和徵象,稱為「甲狀腺毒症」。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多的原因有兩類。

第一類:瀰漫性的甲狀腺腫造成之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稱葛瑞夫氏疾病(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此疾病以廿~卅歲女性病患居多。致病機轉是導因於自體免疫的關係。病人產生甲促素受體的抗體,持續刺激甲狀腺產生甲狀腺荷爾蒙,造成機能亢進症。此外也產生抗眼球後及脛前纖維細胞抗體,造成突眼症及脛前黏液水腫。

第二類: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所造成之甲狀腺機能亢進,此類病人年齡一般較長,約五十~六十歲。多數病人常併發於早已存在腫大但功能正常的甲狀腺。
毒性單一結節、亞急性甲狀腺炎會造成短暫甲狀腺毒症;罕見的腦下垂體腫瘤分泌過多甲促素等,則會造成甲狀腺毒症。

甲狀腺激素一旦分泌過多會造成代謝加快,病人常有體重減輕、流汗、怕熱、心悸(心跳快)、脾氣暴躁、緊張、失眠、食慾增加、大便次數增多、月經不正常的現象。雖好發於年輕女性,但事實上男女老幼皆可能發生,而且症狀表現非常多樣化。對於年紀較長,如六十歲以上的病人,以上典型症狀則較不明顯。有些人反而外表看起來冷漠、疲憊、憂鬱、混亂,部份年長病患則以心律不整來呈現。

有名的例子如美國前總統布希,在慢跑中發現有心律不整,經進一步檢查證實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未治療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維生素缺乏、骨質疏鬆、腎結石、糖尿病等。待甲狀腺機能耗竭,則有可能反而成為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 檢查方式 ●

1.抽血檢查:抽血檢查四碘甲狀腺素(T4)、三碘甲狀腺素(T4)、甲促素(TSH)、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是檢驗甲狀腺機能最直接的方法。
2.超音波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可鑑別甲狀腺自體免疫發炎及一些形態學上的變化。

● 治療方法 ●

甲狀腺亢進症的治療方法有好幾種,包括:口服抗甲狀腺藥物、開刀、或口服放射碘治療,醫師會依據每位病人情況來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是一般患者首先採用的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必須定期檢測血中甲狀腺素濃度,以調整藥量。使用一~二週後症狀會開始改善,四~八週後成效良好,通常需持續使用六~十八月至甲狀腺功能正常。使用維持劑量後,如要停藥,須歷經數月並定期追蹤。極少數人會因抗甲狀腺藥物引起副作用,例如︰皮膚癢、皮疹、蕁痲疹、關節疼痛、肝功能異常等。最嚴重的副作用為「顆粒性白血球缺乏」,此時病人會有喉嚨痛、發燒、口腔潰瘍,當這些症狀出現時,須立刻停藥,並找醫師診治及進一步檢驗。

● 生活上的注意事項 ●

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不僅應依照醫師囑咐規則服藥,此外日常生活也要特別注意。

一、少吃含碘食物,包括:海帶、紫菜。外食者,可以把菜先用湯洗一洗再吃,減少鹽分。
二、戒菸。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如果抽菸,會讓眼睛的病變(眼突)更難治療。
三、適度管理壓力。因為壓力過大常會誘使亢進復發。
四、按時追蹤。
五、有懷孕計畫者須和醫師討論。

相信如此一來,大家的甲狀腺一定會健康久久喔!

(本文作者 / 台東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 李思慧)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