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頻感染 中醫助她重新踏地

人工膝關節頻感染 中醫助她重新踏地

2020/11/20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患者由看護推著輪椅進來,右腳伸直用腳架固定著,左閃右閃擺好姿勢後,她說:「請您幫幫我,我3年前膝蓋退化,換了人工關節沒多久就出現關節紅腫,回大醫院檢查說是有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住院打針抗生素好幾次,好了出院,發作又進醫院。」她遞給我一疊住院病歷摘要,「後來有開刀清傷口兩次,但是清完沒多久又發作,所以骨科醫師決定先把人工關節拿掉,拿掉之後就變成現在這樣,不能踏地、不能彎曲,只能固定腳伸直的姿勢。」

人工關節一旦感染 很快會成為細菌溫床
掀起她蓋在腳上的薄被,右膝關節附近仍有紅腫,縫線處有幾個小洞、稍微有些滲出液,關節腫脹但是小腿的肌肉已經開始萎縮,看得出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骨科醫師說現在也只能吃抗生素,看能不能把感染壓下去,才有機會裝回人工關節,但是我這樣已經過了一年又兩個月了,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人工關節的細菌感染,隨著人工關節的使用頻繁,也越來越常見了,但是人工關節一旦感染,就會變得很麻煩,因為這些植入的外來物,很快就會變成細菌的溫床,加上人工的植入物沒有血管,也就不會有血液運送抗生素來殺細菌,也不會有主動殺細菌的白血球來這裡,細菌會活得很快樂。

人工關節感染,在中醫是屬於「骨癰」的範疇,指的就是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在古籍《黃帝內經.靈樞》提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說明了這類感染的發病機轉,其實也帶出了治療的方針,就是「血脈營衛,周流不休」這八個字。

將患處封閉式循環打開 供應營養提升白血球殺菌能力
中醫治療方面,就是由此觀點衍伸而出,並不是只針對細菌來治療,而是將患處的封閉式循環打開,提升局部缺氧組織的氧濃度,讓局部組織可以得到營養,提升白血球、噬菌體的殺菌能力,促進血管新生及骨頭新生,促進破骨細胞吞噬壞死骨頭的能力。感染部位的環境變成細菌不適合生長的環境,自然而然細菌就沒地方可以躲藏了;另一方面,中醫調理也會使細菌原本的外表偽裝被去除,提高我們的免疫細胞的辨識力,加上益氣藥材可以提高免疫細胞的活動力,活血藥材可以增加穿透力,讓他們可以更容易消滅細菌。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她回診時在門口打招呼,「蔡醫師,我又來麻煩您了!」早在一個月前的抽血檢查,已經顯示發炎已經消失了,感染的狀況解除了,所以她在骨科醫師的安排下,把人工關節裝回去了,看起來恢復得不錯,已經可以踏地行走了,雖然還不太順,但是至少是一大進步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