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比控制更有效

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比控制更有效

2020/9/22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些家長教訓孩子喜歡沒完沒了,還時不時就要質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畏懼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左耳進右耳出。家長嘮叨太多,會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該聽哪句好。經常性的嘮叨,導致孩子「失聰」,讓孩子產生教育心理學中的「零反應」,最終使教訓失去效果。

有一次我看見朋友毫無節制地批評自己的孩子:「你真是沒出息,你真的完蛋了。我對你真失望……」之候,我告訴她我在雜誌上看到的一則故事。

毫無節制懲罰 4歲女童失去手掌
一個四歲的小女孩拿鐵片在父親的車上劃了許多刮痕,盛怒的父親用鐵絲將女兒的手綁起來,在車庫裡罰站。好幾個小時後,父親才想起女兒,此時女兒的手已被鐵絲勒得血液不通,被迫截去了手掌。

半年後,父親將車重新烤漆,女兒無邪地伸出那雙被截斷的手說:「爸爸,你的車像新的一樣漂亮,可是,你何時能還給我一雙手?」

父親受不了女兒無邪的追問,飲彈自盡。

父母對孩子毫無節制的批評與懲罰,不但會給孩子留下極大的傷害,更會重傷親子間的情誼,有時成為不可挽救的遺憾。

另外,喜歡翻舊賬也很要不得。孩子犯錯時,父母把陳年往事全盤托出,將孩子的種種「惡行」全數落一地,往往愈說愈激動。其實孩子在成長中犯一些錯是正常的,他們就是在犯錯的過程中逐漸成熟的。孩子犯錯,父母應當一碼歸一碼,犯了什麼錯就糾正什麼錯。

父母給予子女生命,卻不能藉此肆無忌憚地對待子女,尤其是孩子長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了自主意識之後,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會限制孩子的發展。讓孩子自己從錯誤中領悟,或許比控制、支配、壟斷更有效。

我曾經在書上看過一則故事:有位老禪師,一天夜裡在禪院裡散步,看見牆邊有張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違反寺規翻牆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牆外一陣響動,一個小和尚翻牆而入,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只能站在原地,等待師父的責罰。出乎意料的是,師父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平靜地說: 「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
 
師徒之間尚且如此,父母和子女之間更不必說了,不能因為是我帶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有權力肆無忌憚地對待你。父母要如何跟孩子保持適合的距離,是一門值得認真學習的藝術。

【猶太父母這樣做】解決親子衝突的六個智慧
1.猶太父母絕不懲罰或斥責孩子,也盡量避免使用言詞警告。

2.即使被迫懲罰孩子,猶太父母也絕不諷刺挖苦,更不會自恃「孩子是我生、我養的」,就隨意用不留餘地的語言指責孩子。

3.火氣上來時,猶太父母採取退避或保持沉默的對策。退避,可使孩子意識到事態嚴重,避開親子的正面衝突,還可避免在氣頭上說出過頭的話,傷害孩子。

4.當孩子惹你生氣,你發現自己的憤怒在膨脹時,可分三個層次說出自己的情緒狀態:「我對你這樣的做法很不高興!」「我真的很生氣!」「我馬上就要發火了!」這些說法都比莫名其妙的爆發有效許多。

5.父母千萬不要當著眾人面前發火,這會讓孩子沒有面子,從而產生叛逆心態。選擇適當的場合,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即使發火,也會顧及他的面子,因而減少對立情緒。
 
6.發生不愉快的事之後,父母、孩子都需要盡快恢復情緒。對小一點的孩子,有時一個吻、一個擁抱或一句「媽媽愛你」就很管用。對大一點的孩子,對話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摘自/猶太媽媽給孩子的3把金鑰匙:生存力、意志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野人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