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醜疤癢 這樣做可避免復發

蟹足腫醜疤癢 這樣做可避免復發

2019/7/10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蟹足腫是個長了又割,割了又長,且越抓越癢也會長得越大的變形怪物。台灣的蟹足腫年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5,一萬人中有15人會罹患此症,男女發生比率相當,且有家族遺傳傾向,與基因、免疫有關。疤痕不斷增生,除了不美觀之外,因搔癢、疼痛、緊繃、關節運動受限…等症狀,已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尤其夏日穿背心或清涼短褲,若身上有醜醜的疤痕組織,有時會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亞東醫院整形外科游彥辰醫師收治一位蟹足腫病人正巧為藝人蜆仔的父親劉先生。劉先生5年前後因背部粉瘤接受皮下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的手術疤痕復原逐漸形成疤痕增生,經醫師評估是術後疤痕增生形成「蟹足腫」。
整形外科的游彥辰醫師,跨科和放射腫瘤科的謝忱希醫師合作,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幾種治療的選擇,包括1)局部類固醇注射、2)手術切除重修、或3)手術切除重修並加上術後低劑量放射線治療。

劉先生先後經歷了局部類固醇注射、手術切除重修並加上術後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將疤痕切除並重新縫合,在疤痕處貼矽膠貼片照顧疤痕,幫助疤痕成熟,持續約半年的時間。目前術後一年半的追蹤,沒有疤痕增生復發的情形,也沒有出現疤痕疼痛、搔癢的症狀,已達成功治療的目的。

如何判斷疤痕是否為「蟹足腫」?
疤痕種類區分為「成熟型疤痕」、「肥厚性疤痕」或是「蟹足腫」。不論是因為痘疤、外傷、手術或任何原因,身體的傷口癒合後形成的組織,就是疤痕組織。很多患者看到傷口沒有收好,有不美觀的凸起、紅、癢、痛等,就以為是「蟹足腫」。
「肥厚性疤痕」和「蟹足腫」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肥厚性疤痕」是在原本傷口範圍內的疤痕增生,沒有侵犯到旁邊正常的皮膚;而「蟹足腫」則是疤痕組織的增生,侵犯到旁邊正常的皮膚組織而有擴大的現象,就像螃蟹的腳往外伸長的樣子一般。

手術+放療 可降低蟹足腫復發機會
增生、凸起嚴重的「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可慮局部疤痕內類固醇注射,或者手術重新修整。「蟹足腫」相較於「肥厚性疤痕」,手術修整後復發的機會非常高,單純進行手術切除,蟹足腫的控制率約為50%。「手術」加上局部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可降低「蟹足腫」復發的機會。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