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心律調節器 降感染併發症風險

新型心律調節器 降感染併發症風險

2018/1/18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30歲的王小姐因陣發性房室傳導阻滯,造成心跳暫停而頭暈,甚至有昏倒危險。1年多前安裝傳統式心律調節器,但胸口的傷口表皮曾2度感染,且擔心後續併發症風險,因此開刀取出傳統式心律調節器,置入新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不僅體積大幅減少,也不會有傳統節律器導線及傷口問題。

傳統有線心律調節器 有導線感染、掉落危險

裝設心律調節器來治療心臟跳動緩慢的病人通常為6、70歲以上長者,但也不乏年輕人或小孩。病人安裝傳統的有線心律調節器後,約5至10%病人,會因為導線掉落、包膜破損或導線折損導致作用不良,而需再次置放新導線。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易達表示,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的大小只有傳統式的1/8,以導管由股靜脈送入右心室植入,外表沒有傷口。植入後活動不受限,不用做胸前穿刺,沒有血胸、氣胸危險,而且不像傳統式心律調節器有導線,會有導線感染、掉落、作用不良等問題,減少併發症發生。

新型心律調節器 適合偶發性房室傳導阻滯患者

雖然新型心律調節器有許多優點,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使用。若是患者心房及心室跳動需要同步,建議安裝傳統有導線的心律調節器,才不會造成心衰竭或心房纖維顫動。目前無導線心律調節器仍需全額自費,若偶爾才需要節律器作用,如心房纖維顫動合併心搏過緩,或偶發性房室傳導阻滯等,且經濟許可,可考慮安裝。

李易達醫師表示,新型心律調節器的電池使用年限約10至12年左右,與傳統型差不多,3C產品對新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的影響不大。唯一要特別注意,患者在接受核磁共振前,必需先調整心律調節器的設定。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