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與環境 對孩子造成的殘酷真相

基因與環境 對孩子造成的殘酷真相

2017/12/28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在同儕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想表現自己最拿手的事,好比運動、唱歌跳舞,也或許是課業成績,但這樣的才能深受遺傳影響。為了避免引起誤解,必須先強調這並非遺傳決定論,因為「同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決定性影響力。而且比較複雜的是,哪怕是一點點差異也會深深影響結果,猶如「巴西蝴蝶一振翅,德州就颳龍捲風。」所謂的蝴蝶效應,在人格養成時期,遺傳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好比有孩子擅長運動,但同儕中要是有孩子棒球打得比他還好,他可能就會喜歡上運動(足球、網球)。反之,就算歌喉實在不怎麼樣,要是朋友們一直稱讚,搞不好就會立志當歌手。雖然起初只是遺傳適性些微差異,但差異在同儕關係中被放大,然後因一點偶然,孩子人生路便有了莫大分歧。

同儕角色左右孩子志向

或許家裡有小小孩父母很難接受哈里斯團體社會化論,也就是「教養對於孩子人格發展並沒有任何影響」主張。回頭審視自己孩提時代,小時候自己應該也覺得,比起父母教誨,來自同儕約束更重要吧。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明瞭這個理論,哈里斯舉了嬰幼兒期便分開的同卵雙胞胎姊妹為例。

雖然兩人基因完全一樣,但長大成人後,一位成專業鋼琴家,另一位卻連音符都看不懂。一位養母是在家裡開設鋼琴教室音樂老師,另一位養父母和音樂完全沾不上邊。或許你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將孩子培育成鋼琴家是完全不懂音樂的父母,而連音符也看不懂的竟然是鋼琴老師的女兒。因兩人是同卵雙胞胎,成了鋼琴家這位肯定遺傳自父母其中一方音樂才華,但如果家庭環境與教養能決定孩子將來,為何會出現如此奇妙的事?

根據哈里斯說法,孩子會在團體中選擇自己扮演的角色。成長環境完全與音樂無緣的孩子,會因為某個契機(好比偶然彈奏幼稚園裡風琴)發現自己擁有出色才華,於是為了讓自己在團體中顯得醒目(無意識的),便將這項有利之處發揮到最大,因為音樂讓她備受注目,她也就愈來愈喜歡音樂。

相較於此,音樂老師的女兒因周遭都是與音樂有關的孩子,所以就算彈得一手好琴也沒有人會驚訝。再者如比起琴藝,裝扮反而比較惹人注目,自然便對音樂提不起興趣。哈里斯團體社會論主張,孩子會在同儕關係中逐漸決定自己性格(角色)。無論哪個團體都有領導型和被大家視為開心果的人,不可能有兩個領導型(或開心型)的人並存,所以一旦角色衝突,就有一方必須讓步。因此,就算擁有同樣基因,但因在團體內扮演的角色不一樣,個性就會變得不一樣,也就發展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本文摘自/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好優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