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式教育」再不乖叫警察來抓你哦!

「恐嚇式教育」再不乖叫警察來抓你哦!

2017/12/18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記得女兒剛出生,全家開心去餐廳吃飯,起身幫大家拿飲料,冰箱旁坐了個小家庭,有個約3、4歲小男孩,不知怎麼一直在哭鬧,聽到小男孩哭聲,沒有特別在意,反正他父母都在就讓他們處理吧。沒想到小男孩爸爸忽然說了「你再不乖,那個外國人會把你抓走!」當場不敢相信在如此國際化的台灣,還是有父母像這樣用「外國人」恐嚇他們孩子,好像我是個壞人。

「對不起,你是說我嗎?」我問小男孩爸爸。「對……」(顯然這爸爸沒想到外國人也懂中文。)「那麼,你是說我會綁架孩子嗎?」「我不是這個意思!但是……但是他不乖啊!」我一開口,小男孩爸爸就開始緊張出汗了,大概覺得他怎麼這麼倒楣,遇到一個聽得懂他可笑威脅的外國人。我當然知道這爸爸沒什麼惡意,但這整件事令人憂心的是家長使用「恐嚇」方式教育孩子。

「恐嚇教養法」在台灣似乎很常見

最常聽到的就是「你再不乖,警察伯伯會把你抓走!」台灣父母用「警察」或者「外國人」來恐嚇孩子,大多是因為覺得孩子「不乖」,想要禁止孩子重複這些不好行為。恐嚇式教育算是種失敗的「禁止性規矩」。荷蘭爸爸真心話「這麼說太低估孩子認知能力,孩子知道警察不會真的來抓他。」

這樣的教育有四個嚴重問題

問題1:父母沒有設立清楚規矩,無法讓孩子知道爸媽的要求及期待

問題2:被當成解決緊急情況的手段,致使「禁止性規矩」過多

問題3:孩子無法搞清楚規矩背後的道理

問題4:低估孩子的認知能力,他知道爸媽的懲罰其實不會被執行

荷蘭父母這樣做

荷蘭父母去餐廳前通常會訂好幾個「禁止性規矩」,跟孩子溝通哪些規矩需要遵守,並對孩子說明背後道理。但荷蘭孩子當然也會有哭鬧不聽話狀況,記憶中當荷蘭父母遇到孩子哭鬧不休時,通常是先帶孩子離開現場,用其他事物吸引孩子注意力,等心情穩定下來,孩子比較好溝通後,再好好解釋剛才行為為什麼不乖,透過說明和溝通,讓孩子理解規矩和行為的標準,自然而然就會慢慢地建立日後的行為模式,他就可以成為一個乖寶寶了。

因此,各位爸爸媽媽,下次當你們喊出「你再不乖我就……」時,請吞下恐嚇話語吧!好教養從清楚規矩與良好溝通開始,先採取「清楚」、「有道理」與「少而美」原則設立「禁止性規矩」,再跟孩子說清楚你的期待與要求,良好親子溝通絕對比空虛威脅有用多了!

(本文摘自/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野人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