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厭世又憂鬱 自殺人口1/4是老人

久病厭世又憂鬱 自殺人口1/4是老人

2017/9/12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布的調查,有情緒困擾的人高達4成曾經想自殺,可是會尋求協助的不到2成。而根據臺北市大安區近2年社區老人憂鬱調查分析顯示,獨居長者的憂鬱傾向則較一般社區老人為高。從衛福部統計可以看出,2016年自殺人口中逾1/4是65歲以上長者,而憂鬱傾向正是造成自殺的主要原因。

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

臺灣老人憂鬱比率估計約12~13%,因憂鬱出現不吃飯、不想出門、睡不好、不喜歡社交等情形時,卻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進而增加自殺風險。106年針對社區獨居長者進行檢測,上半年完成516位,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占15%,有憂鬱傾向的比率略高於臺灣一般老人。憂鬱症是老人自殺死亡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而獨居長者又有很高比例企圖輕生,他們往往更容易被誤認為身體功能退化而未加注意。

106年7月起,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嘗試與社區心理諮商師合作,對於老人憂鬱量表GDS-15量表篩檢≥ 5分,懷疑有憂鬱症傾向且無法自行外出長者,透過公衛護理師專業初評及轉介,除了定期居家關懷訪視外,並安排心理諮商師到府服務,或依需要協助預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區附設門診部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

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的蔡雪月心理師表示,長者透過參加心理成長團體,亦能提供他們自我調適的過程。68歲的王女士即是透過參加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舉辦的團體課程後,釐清自己的問題、增進面對問題的能力。

「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當察覺照顧的老人有異常行為時,家屬應及早帶往醫院檢查或接受心理諮商服務,同時也要鼓勵長者多參與社區活動,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適時幫助老人從憂鬱狀態走出來,就有機會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