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劑治療 找到「胰腺」曙光

新劑治療 找到「胰腺」曙光

2016/11/11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57歲的陳先生平時工作忙碌,曾有過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史,自前年8月開始出現腹部悶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歷經腸鏡、胃鏡等一連串檢查後卻找不出病因,半年後轉往大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已罹患胰臟癌,歷經70幾次放射治療,台灣開發的胰臟癌二線藥物通過審查,可提高存活期,讓陳先生找到「胰腺」曙光。

胰臟癌發生率間接等於死亡率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中表示,胰臟癌可說是治療效果最不好的癌症,因位置長在後腹腔,位置隱密,若沒有壓到膽囊、出現黃疸,通常不會有症狀,直到發生症狀,通常都已是晚期,一般來說可開刀的患者不到20%,而20%患者在開刀後仍會復發,美國曾預測到2030年時,胰臟癌有機會成為癌症致死率第1名。

胰臟癌死亡率很高,過去20幾年內的治療效果一直沒有改善,整體來看,5年治療粗估率只有5~7%,以去年個案發生率來看,發生數約2000人,死亡人數就占了1800人,90%病人都會死亡,幾乎每診斷一個胰臟癌患者就有一人會死亡,也可以說發生率間接等於死亡率。

上腹悶痛、血糖失控 都可能是早期警訊

成大醫院外科部及臨床醫學研究部主任沈延盛醫師指出,黃疸、上腹部悶痛、長期血糖失控、甚至背痛、偏頭痛等,都可能是胰臟癌的早期警訊,沈延盛醫師提到,診間就曾遇過患者長期下背疼痛不適,因此求助復健科治療,效果卻始終不見好轉,半年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胰臟癌,因此任何症狀都應考量接受完整而全面的診治。

臨床試驗結果發現,若在治療失敗後接續使用新劑型二線藥物,可顯著提高存活期, 1年存活率更可提高到26%,沈延盛醫師說明,新劑型藥物可穿透腫瘤血管孔壁,進入腫瘤後才釋放高濃度藥物,讓藥物進入體內後能停留較長時間,也可有效降低藥物副作用,讓胰臟癌患者在治療期間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