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ho優活健康網 〉檢視火線新聞 〉痛到握不住鐵鎚 水電工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水電工罹類風濕性關節炎,脹脹疼痛難「掌」生計!/示意圖)
少見於男性 延誤就醫關節恐遭破壞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侵犯四肢關節,導致關節慢性發炎。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率約0.4%,全台約有9萬人罹病,男女比例約1:3,以中年女性居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黃春明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較常於女性身上發生,像吳先生這樣的男性患者較少,較容易延誤就醫,若無及早接受治療,這種發炎反應容易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及骨骼,造成關節腔狹窄變形、僵直無法活動。一旦關節被破壞之後,即使用藥也無法恢復,恐對生活造成諸多影響。
口服免扎針 中重度患者治療選擇多
然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能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可預防關節腫脹破壞,大幅降低關節變形所造成日常生活的種種困擾。黃春明主任指出,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用藥選擇相當多元,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可分幾大類,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等,以及近來的口服小分子藥物,也讓懼怕打針的患者多了項治療選擇。
未妥善治療 心血管疾病、骨鬆風險增
當然,各種藥物都有優缺點,民眾可跟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用藥方式、控制病情。另醫師也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沒積極治療,除了可能導致關節腔狹窄、變形,還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骨鬆風險,因此建議病患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藥物,才能避免其他共病風險,享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