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強大」和「弱小」的生存需要

每個人都有「強大」和「弱小」的生存需要

2015/4/1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安全基地」是心靈的避風港,讓我們在承受各種現實風雨摧殘時,有自我對話和思緒停駐的空間。這種心理上的「安全基地」,最早來自於母親。當我們還在母親的子宮裡,僅僅倚靠一根臍帶就能獲取所有養分,但也因此顯得我們如此脆弱、微小,而弱小的感覺卻能讓我們感受到與母體緊緊相連。這是初始於生,一種「弱小」的需要。

當生命被孕育成形時,我們又得經過無數個細胞分裂,等到心肺功能成長健全,才能離開子宮,獲得呼吸的自由。這是發展於生,一種「茁壯強大」的需要。所以,我們常常夾在「強大」與「弱小」兩種矛盾的需要之間。有些時候,我們得向父母撒撒嬌、討討愛,來滿足心底的「弱小感」。我們本能地靠近父母,本能地想要接觸他們的身體、貼近他們的臉頰。靠近父母的渴望,讓我們在弱小中感受深深的依賴。

倘若父母回應了這種想要貼近、依賴的需要,我們心裡的弱小感就會被深深滿足。成年後,遇到難過委屈,就可能不自覺地將身體蜷曲、雙手環抱,好像回到當年在母親懷裡的樣子,當委屈難過稍微平復,再起身繼續前行。這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能力,來自生命早期的「安全基地」,來自我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

但是,童年的「弱小」也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或許父母有時無意識地掙開我們的手、我們的臉,撇開我們的眼神,於是當我們越感覺自己弱小的時候,越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拒絕,所以只好從弱小轉而讓自己更強大,強迫自己學習自我安慰,而那生來就渴望的弱小需求,就這樣被迫停滯和壓抑了。最後,我們成了「大男人」,或者「女漢子」。


(本文摘自/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如何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