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藥膏別「一條通」 小心愈擦愈癢

皮膚藥膏別「一條通」 小心愈擦愈癢

2015/2/13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樣是奇癢難耐、紅腫、脫屑,我上次去看醫師說是足部溼疹,擦了藥就有改善,怎麼我將上次用剩的藥膏好心借給小李擦,他卻抱怨愈擦愈癢呢?」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皮膚的症狀有時看起來相當類似,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治療的藥品也完全不同。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正確地使用,才能有效緩解不適。

別人用好,你用也好?以上述小李來說,他的症狀後來經醫師診斷為香港腳,治療的藥物為抗黴菌藥,與治療溼疹常用的類固醇截然不同!因為香港腳為黴菌感染,而類固醇不但無法殺死黴菌,還會抑制免疫反應,單獨用於患部,將使得感染情形加劇!

季節不同病因也不同 治療策略須調整

而所謂因「時」制宜,即為季節不同,治療策略也不同。以「溼疹」而言,一年四季都是好發季;但夏季常是由於天氣悶熱,汗水刺激皮膚造成;冬季則是因為天氣乾冷、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無法保持足量水分導致。

所以針對不同季節,治療的策略與藥物也有所不同:夏季發作時,除了以藥膏緩解症狀,還必須保持皮膚透氣乾爽;而在冬季,立即擦藥的效果恐怕相當有限,首要之務是加強肌膚保溼、減少使用鹼性肥皂與泡熱水澡的時間,使用的藥膏除了緩解症狀,通常也含有保溼成分。

皮膚厚度差異!擦身體的藥膏 別亂擦臉

其次是因「地」制宜 ,人體的皮膚在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吸收與耐受藥物的程度也有差異,因此醫師也會選用不同濃度或強度的藥品來治療,例如:臉部或陰部皮膚較薄且敏感,所以與用於軀幹、四肢的藥物強度相較,則較為弱效。

最後藥害救濟基金會也建議,一般家庭可備有針對簡單外傷、蚊蟲叮咬的常備藥,而使用過後未見改善則應就醫尋求診治。外用藥的使用也應依照專業人員的指示,以正確的頻次、用法、用量使用,不應自行購買處方藥,更不應任意與人分享藥物,避免增加副作用發生的風險、甚至延誤治療,得不償失。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