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關節炎別混淆 還需鑑別診斷

痛風、關節炎別混淆 還需鑑別診斷

2012/5/31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三十四歲的劉先生已有十年痛風病史,過去都是發生在右後腳跟的部位。由於右足踝關節前外側腫痛已經超過一週,而至門診求診。進一步詢問發現,在此之前一週已先有下背疼痛加劇的現象。但事實上,下背痛的情形可以追溯至十四年前,而且早晨起床後會伴隨有超過半小時以上的僵硬感覺,活動之後略有紓緩,同時這些年來脊椎活動度也逐漸降低。

吳彥林醫師表示,患者的骨盆腔X光片並未發現有明顯骨骼關節異常,然而血中發炎指數確實有上升情形,於是再安排骨骼掃描檢查,結果證實有兩側薦腸關節炎,因此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合併週邊關節侵犯。經投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治療,劉先生的右足踝腫痛逐漸改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吳彥林說,痛風是台灣常見的文明病,就算自己沒有,身邊一定也有人有痛風。不過,即便患者過去曾經有痛風病史,如果發作部位與病程不典型,抑或治療效果不理想時,還是應該要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吳彥林醫師指出,近年來痛風發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不少男性病例介於二十至四十歲之間,剛好與僵直性脊椎炎的好發年齡層相重疊。很多民眾遇到關節疼痛現象,便認定是痛風而逕自前往診所打針吃藥,其實臨床上關節發炎的原因很多,同樣的紅腫熱痛,有許多鑑別診斷需要考慮。

他進一步說明,就單一關節炎而言,痛風當然是最常見,但是當發作的部位或病程過久不符合常態,抑或治療反應不佳時,就必須再檢視其他的可能性,包括細菌性關節炎、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外傷性關節炎、陣發性風濕症、假性痛風、初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甚至關節旁邊軟組織的蜂窩性組織炎等。若在診斷上有疑問,應該轉診風濕病專科醫師作進一步的確定診斷。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