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怎麼調理體質的?

中醫是怎麼調理體質的?

2010/2/23

中醫究竟是在補什麼?或是說中醫是怎麼調理體質的?

因為過去是以農業社會為主的時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且經濟條件普遍不佳,難得吃到大魚大肉,營養比較不足,所以在天氣寒冷的季節裏,就以大魚大肉為主食,中醫講「冬藏精」,適合補腎補精,所以再加入辛熱溫補的藥材來補足過度耗用的腎氣和體力,也就是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的冬令進補。但現代社會型態已經改變,勞動力已不像以往那樣大,社會經濟條件也比以前好,每天的便當主食也多半是雞腿、排骨,已經不需要刻意再去大量補充肉類。

但有的民眾不是吃素,會覺得餐點中沒有吃到肉,就會覺得沒有飽足感,當然可以藉這個機會變換一下口味,把便當主食換成藥膳燉品。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陳彥行說明,其實就算是冬令進補,也不需要一整個冬天都在吃補,而是遇到天氣嚴寒的時候,像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很大,突然就低溫持續數日,冷得受不了,藉這個機會補ㄧ下,點綴ㄧ下ㄧ成不變的飲食,這樣也不錯,吃東西有時候也是朋友之間、家人之間聯絡感情的方式。所以如果只是過年單純補ㄧ下,當成ㄧ般藥膳火鍋、藥膳料理,只要藥材劑量不要太大,中藥的藥性平和,也是ㄧ個不錯的調理方式。

所以現代人可以進補,但不一定要放入大量的肉,反而是當作輔助加成作用的中藥材,真的是需要區分體質服用,這才是重點。陳彥行表示,依照個人的體質不同、需求不同,進補的藥材就要有所調整,否則補了ㄧ堆不符合身體需求的藥材就浪費了,甚至產生不舒服的症狀。平常市售固定的藥膳成方,多半是偏溫補熱補的藥材,甚至像冬天常吃的薑母鴨、羊肉爐都是此類溫補的藥材。所以民眾如果實在不曉得自己是屬於什麼體質,比較不建議直接購買藥膳成方,最好請教合格的中醫師給建議會比較好。

因為中醫治病強調整體觀,就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經過醫師「望聞問切」,也就是觀氣色、看舌頭、聽聲音、聞氣味、問問哪裡不舒服、把脈等,統合全部資訊之後「辨證論治」,為他量身訂做出適合他這個個體服用的中藥,藉由調理體質來解決我們身體上的不舒服。所以想知道吃什麼比較好?吃哪些比較補?我的建議是要先看看我們究竟是屬於什麼樣的體質?這樣才能對證下藥。藥材本身沒有分好壞,只有適不適合。便宜的藥如果適合的體質服用就是好藥,如果不適合的體質服用,再貴的藥、再稀有的藥都只是勞神傷財而已。

陳彥行解釋,如何區分自己是什麼體質,簡單介紹4種:

  1. 氣虛證:有的人經常感到疲倦,一站起來就覺得頭暈目眩,一整天都感覺無精打采,說話有氣無力小小聲的。也就是俗稱「沒元氣」。
  2. 血虛證:臉色萎黃,面有菜色,嘴唇和指甲沒有血色,經常感到頭暈,健忘,一到晚上很疲倦了卻又睡不著覺,手腳容易發麻,小腿容易抽筋,女生的話月經經量很少。也就是俗稱「欠血」。
  3. 寒性體質:手腳冰冷,很怕吹到風、吹到冷氣,臉色蒼白,特別喜歡喝熱飲,很怕喝到冷飲,小便透明而且量多,大便偏軟偏稀。也就是俗稱「冷底」的體質。
  4. 熱性體質:常覺得口渴很想喝水,特別喜歡喝冰的飲料,滿臉通紅,自覺很煩燥,容易出汗,小便量少顏色深黃,大便乾燥顆粒狀難出。也就是俗稱「容易上火」的體質。

陳彥行提醒民眾不只在春節期間需注意,在每日的生活上,飲食的取捨,都需衡量自己,適時適量,這樣才能吃出健康。

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186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