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

四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談秋季保健

2011/10/20

順應四季養生為健康準則
徐慧茵中醫師表示,中醫基本的養生觀念建立在「天人合一」與「上工治未病」,天人合一指的是自然界的四時變化,亦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同於夏天屬於散發的狀態,秋冬必須收斂自己,保養陰氣,把好的東西留在體內以備過冬,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秋冬養陰、收氣」。唯有順應氣候變化來調和身心,才能使人體陰陽平和,以維繫身體健康。

陰虛火旺者慎防秋燥
在台灣,秋天屬於較為燥熱的季節,對身體最直接的影響是呼吸道系統及髮膚。乾燥氣候容易使皮膚乾燥、落屑,甚至脫皮、發癢,引發與皮膚相關的問題;毛髮則容易因乾燥而失去光澤,掉髮情形亦比其他季節顯著。除此之外,內在呼吸系統及臟器也深受影響,此時的呼吸道易因氣候驟變而感冒、病變,會發現痰經常咳不出來,同時常感到口乾舌燥,連雙眼都乾澀不已。

秋末落葉紛飛的蕭瑟氣息,常導致人們情緒憂鬱低落,故而有「秋思」之說。而內在則因臟器功能低下,容易使人感到疲憊、精神抑鬱,甚至產生怠倦無力的情形。陰虛有火的陰虛體質者,因本身缺水失潤,對秋燥的抵抗力相對更低,平時飲食中應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如鴨肉、冬瓜、芝麻等,少吃羊肉、辣椒、韭菜等燥熱食物。

秋冬養陰為春夏養陽基礎
秋冬養陰,是為了春夏養陽做準備。而保養陰氣,首重滋補肝腎,尤其是陰虛體質者,以涼補為原則;陽虛體質者方可採溫補形式。此時也重肺氣,肺為呼吸道主要氣管,喜歡潤澤、討厭燥熱,所以需在此時特別著重生活起居及飲食,加強潤肺養陰。

以秋冷鍛鍊身體禦寒能力
入秋後,早晚天氣特別涼,許多人早晚都會穿上厚外套、披上圍巾,甚至搬出厚棉被取暖。不過這時候若穿戴過多衣物,蓋太厚的棉被睡覺,容易因發熱、發汗導致陽氣外洩,有傷陰之虞,違反了秋冬養陰的原則。事實上,秋換季階段反倒應當利用「秋天的冷」來鍛鍊身體禦寒的能力,感到微微冷時就加一件薄外套、蓋上薄棉被即可,以預防冬天因天氣寒冷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簡易穴位保健按摩
徐慧茵中醫師建議,秋天可進行簡單的穴位保健按摩:容易上呼吸道感染者,可按摩「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法令紋上緣處,可幫助循環暢通;換季時期容易眼睛乾澀者,則可隨時按壓「睛明穴」,位於眼頭,眼框內側凹陷處,可提神明目,刺激淚腺。

按壓方式很簡單,首先可將雙手摩擦生熱,訓練毛孔冷熱變化。接著握拳,以食指第二個關節處進行點壓,每次約停留五秒,持續5~10下,感到該部位微微溫熱即可。

延伸閱讀「四季養生之道 秋季食補秘訣公開」: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86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