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這樣吃才聰明

保健品這樣吃才聰明

2014/7/28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世界有名,但保健品多吃無益、吃錯反而傷身。吃得對才能補得好,再購買保健食品之前,有6大注意事項,不可不知!

瓶瓶罐罐擺滿桌,該吃哪一種?

根據尼爾森公司曾經做過的調查資料顯示,台灣使用含維他命的保健食品比例,高達56%,與美國並列為全世界最愛食用保健食品第三名(第一名是菲律賓及泰國,第二名則是立陶宛)。其中,台灣有27%、超過1/4的人,每天一定要吃保健食品,每個月只吃一次保健食品者比例,只有1%。

為什麼台灣人特愛吃保健食品?依照業者調查發現,生活型態改變讓外食族增加,或緊張工作造成壓力、長期睡眠不足;飲食習慣變化如精緻飲食、速食、美食等增多;現代人文明病,包括肥胖、過勞、三高以及資訊發達,預防醫學觀念普及各種因素,造成台灣人的保健意識抬頭,在預防勝於治療觀念與宣傳催化下,保健食品市場與商機,越滾越旺。

有需要才補充 別把保健品當飯吃

只不過,雖然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造成飲食極度不均衡,且攝取的食物也多半是過度精緻化的加工食品,很容易造成營養素攝取失衡。此時,就必需藉由保健食品來幫助補充不足的部份。但保健食品畢竟不是藥品,因此,民眾在服用時,最好要特別注意以下的攝取重點:

1)天然食物為主,保健食品為輔/消費者絕不能因為保健食品取得這麼方便,日常飲食就可以隨便馬虎。因為健康食品只是一種膳食補充品,它的角色應該是在幫助改善營養不均衡的狀況,或補充日常飲食中無法攝取的營養素,並不能完全取代正常的飲食,也不能本末倒置。所以,最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以天然食物為主,然後搭配需要的健康食品。民眾必須先有這種正確觀念,才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特殊需要,才額外補充/理論上,只有三餐飲食不均衡、偏食、生活作息不正常、大量消耗體力,或是老年人等族群……等,才有必要額外補充維他命。
除此之外,因為飲食受限制,沒有辦法獲取足夠營養素的人,像是長期因疾病或減肥計畫而飲食量不足;或是因為生理需要量增加,例如孕婦與哺乳中婦女;或是因為服用藥物造成的養分吸收不良時…,也需要額外透過保健食品來補充營養。

3)挑選最佳時機進行補充/一般來說,保健食品和維他命最好選在飯後服用,身體才能達到理想的吸收和利用。如果是服用油溶性維他命時,可以先吃一些含油脂的食物,幫助溶解和吸收。

4)補充健康食品應有優先次序/簡單來說,所謂的「優先次序」是要有「適人」及「適時」的兩大原則。其中所謂的「適人」是指:不是全家都適用同一瓶健康食品,必須依照年齡、性別分開使用。其次的「適時」是指:不同時間與年齡,應該搭配不同的健康食品。例如成長中的孩子、懷孕時期、哺乳時期、更年期、開刀前、手術後……,適合吃的產品都不會相同。

保健品不是藥 不能治百病

5)切記「保健食品只能輔助性地調整身體機能」,它並不能「治病」/健康食品只是日常的營養補充劑,它絕對不是可以治療真正疾病的藥物,只不過是個「輔助」的角色而已。民眾如果疾病在身,一定要先去看醫生,並且要向醫師詳細交代,自己正在服用的健康食品及各種藥物。

6)避免與藥物加乘副作用的發生/從藥學觀點來看,為了安全起見,藥物都不要跟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同時服用,尤其保健食品通常沒有明確標示內容物,最容易跟不同的藥物併服可能會有不同作用甚至影響藥效。當然,一般的基礎必備的保健食品比較不會有上述現象,但如果有此疑問,最好就是找藥師或營養師問清楚,就不必擔心有這些現象發生。

7)依保健食品所規定的劑量來服用/除了注意藥物、食物與健康食品混著吃的危險外,健康食品吃的時間與服用量也都有學問。一般來說,只要是合法的保健食品,一定會有劑量及服用標示,服用劑量過少,將無法達到預期的功效,在此同時,民眾也千萬不要貪圖快速效果而多吃。雖然健康食品是一種快速且便利的營養補充方式,但為求安全,使用前最好先請醫師或營養師綜合評估個人症狀、飲食習慣後,判斷補充的需要性,以及補充的種類及份量。

8)開封後儘早服用完畢/一般食用期限當然是以瓶罐上,所標示的保存期限,但為考慮開封後容易變質或潮解,建議開封後3~6個月就不要再使用了。(本文經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廖俊凱醫師審閱)


(文/本文經《財訊》雜誌「30歲就該存的3張健康保單」授權轉載)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